特点各异的食罪者
——阿特伍德《食罪者》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2019-01-12 05:32孔令林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伍德约瑟夫心理医生

孔令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1939—) 集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于一身,是加拿大文坛领袖之一,与玛格丽特·劳伦斯、爱丽丝·门罗并称为加拿大文学“三剑客”[1]。 迄今为止,她创作出版了17部长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集,21部诗集,主编5部选集,10部文学评论,还有一些电视﹑戏剧和儿童文学作品。荣获加拿大国内及国际众多的文学奖项20多项(次),包括两次加拿大文学最高奖总督奖,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布克奖。阿特伍德著述丰厚,是当之无愧的“加拿大文学女王”,也是一位世界级优秀作家。

《食罪者》是阿特伍德的一部短篇小说,反映了两性关系、心理治疗等主题。这部作品从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视角讲述了心理医生约瑟夫的故事:约瑟夫意外死亡后,他的女性患者参加他的葬礼,并回顾了与约瑟夫相处过程中的点滴和感悟。该作品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还很少,沈睿早在《外国文学》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该作品的汉语译文,让国内更多读者接触到这部作品,并在同期刊登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其人》一文中从女性主义分析方面作了少许介绍;但近20年后杨雪琴才从女性主义批评方面作了较详细分析[2]212-214。对于这部作品,在其他分析介绍阿特伍德的文中偶有提及,笔者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食罪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中的两性关系、心理治疗等主题。

1 约瑟夫的形象分析

1.1 成功善良的心理医生

约瑟夫生长在贫民区,经过努力成了一名心理医生。他可靠,能干,明智,理性。有自己很好的治疗方法,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并很好地和患者交流。如下面的对话,即可见一斑:

‘How does he do it?’ I asked Karen once…

‘He makes it sound so boring.’

‘That can’t be all’, I said.

‘He makes you imagine,’ she said, ‘what it’s like to be dead.’

约瑟夫通过自己的方法,让患者放弃了自杀,是个成功的心理专家,对劝阻自杀从未失手(He’s never lost one yet.)。在对患者的治疗和交流中,他得到了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很高的评价,正如他的第一任妻子所说,‘Some of them were devoted to him. If he’d told them to shoot the Pope or something, they’d have done it just like that .’ 因为约瑟夫不信任电话,所以卡伦(Karen)选择当面告诉“我”他的死讯,而不是打电话,可见他的患者对他言听计从。

约瑟夫心地善良,善待患者。他的患者中有一半是用不着付钱给他的。他专门捡那些别人不愿接收的病人来医治,不是因为这些病人病得太重,而是因为他们一贫如洗。对于这些病人,别人避之惟恐不及,而他却愿意接受。

1.2 孤独压抑的普通人

尽管在心理治疗方面很成功,但同时约瑟夫也是一个普通人。从故事开篇就可看到他是一个穿着邋遢、不修边幅的人:

This is Joseph, in maroon leather bedroom slippers, flattened at heels, scuffed at the toes, wearing also a seedy cardigan of muddy off-yellow that reeks of bargain basements, sucking at his pipe, his hair greying a stringy…

在这段描写中,作家用了一个松散句,松散句的特点是自然、轻松、流畅、易懂[3]37。而且这句话用了很多逗号,断断续续,是不是也暗示了约瑟夫在穿着方面的随便,或者在穿着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他的穿着随便似乎与他的明智、理性及他漂亮清楚地道的英语口音所展示的绅士素质形成强烈反差,具有鲜明的反讽意味。

在和“我”讲述他直到现在都还对在他8岁时掐了他种植的向日葵的那个邻家男孩的仇恨时,再一次证明了他是一个普通人(a human being)。那么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经历压抑和孤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也需要向人倾诉。

If you won’t talk to him, he’ll bloody well talk to you, about the most boring things he can think of, usually. I’ve heard all about his flower beds and his three wives and how to raise calla lilies in your cellar; I’ve heard all about the cellar, too, I could give guided tours.

可以看出,约瑟夫之所以和患者一遍又一遍说那么多无聊的事,原因在于他需要有人倾听,排解苦闷。对“我”是这么说,对别的患者肯定也如此。这颇具反讽意味,本来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是来找他倾诉的,现在患者反而成了倾诉对象。

找他治疗的病人很多, ‘A lot of them were, the place was crawling with them.’而且他们经常在凌晨2点打来电话,总是闹自杀,听这么多病人倾诉心理上的问题,作为普通人,自然也会厌倦,也想找人倾诉。他还想把“我”当成他的灵魂伙伴,但没成功。作为心理医生,他开导病人,治疗病人,但却没有人可以倾诉,所以就感到压抑,感到孤独而不快乐,正如他第二任妻子说的,‘He wasn’t happy. I could tell.’

1.3 家庭生活的失败者

约瑟夫经历了三段婚姻,有三任妻子,尽管作品没有详述他的家庭婚姻生活,但可以推断出他的家庭生活是不成功的。试想,如果家庭生活和谐幸福,谁会离婚呢?作为医生,他是成功的,得到病人的信任和爱戴;但作为丈夫,他是失败的,他没能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关系,正如作品中所表达的,“or maybe Joseph didn’t always draw a totally firm line between his personal and his professional lives.” 因为没能和妻子很好的沟通,得不到妻子的理解,没能很好的相处,这才导致了他两段失败的婚姻。

1.4 悲哀的食罪者

食罪者,往往是由非常贫穷的老人或乞丐担当,指吃掉放在死者身上或棺材上的食物的人,而让死者生前所犯的罪孽随着食物转移到食罪者身上。食罪者具有代罪羔羊的悲剧性质[4],即人自己生前犯的罪孽,死后通过食物转嫁到食罪者身上,而让死者或死者家属、朋友得到心理安慰。

作为心理医生,约瑟夫的工作是与想自杀或过得不如意的人打交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医生与食罪者所做的事有相同之处,即他们都是精神疗伤者,安抚人的心灵[2]213。心理医生倾听病人的心声,而食罪者接受死者所犯的罪孽。和心理有问题的人相处,对正常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病人带来的都是些悲哀的负能量的故事,相当于接受病人的心理垃圾及有害的东西。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是用食罪人的故事来隐喻心理医生的[5]。约瑟夫的工作与食罪者相同,他就是一个悲哀的食罪者。

2 叙述者的形象分析

2.1 孤独寂寞的心理依赖者

“我”在本故事中是一个处于半离婚状态的中年妇女,丈夫已离家,两个儿子不常在家,总会把家弄得乱七八糟。“我”处于精神孤立状态,经济条件不好,居住条件差,对现实不满,认为现实 ‘so unfinished, so sloppy, so pointless, so endless’,生活在空虚疑虑中,心情压抑。所以花钱找约瑟夫进行心理治疗,并和其他患者一样对约瑟夫产生依赖。当约瑟夫不幸离世后,“我”认为他不负责任地抛弃了“我们”(It was an act of desertion),甚至在葬礼上希望那不是现实,是约瑟夫跟他们开的玩笑,不愿接受约瑟夫已死的事实。

“我”对约瑟夫的心理信赖还表现在回到家后的感受,‘This is a room at night, a night empty except me.’表现了我的空虚,形单影只。 But then I remember that he’s no longer around to be told. Here it is, finally, the shape of my bereavement: Joseph is no longer around to be told. There is no one left in my life who is there only to be told. 这里表明了“我”处于心理孤独、无依无靠、极度恐惧的状态。唯一能和她谈心的人就是约瑟夫,没有了约瑟夫,不知以后的寂寞烦恼向谁倾诉。

2.2 冷漠无情的女人

“我”对于约瑟夫的离世没有表现出悲哀,感到的只是愤怒,觉得他不负责任地抛弃了自己。

‘What made him think he had the right to go climbing up to the top of a sixty-foot tree, risking all our lives? Did his flower beds mean more to him than we did?’

这里更表现出了她的自私,感觉约瑟夫只能关心他们,不能有自己的私事。

当孤独压抑的约瑟夫向“我”套近乎,问“我”是否喜欢他时,“我”冷漠无情地拒绝了他。

‘Do you like me?’ Joseph says from his armchair.

‘What do you mean, do I like you?’ I say.

…‘You’re like my dentist,’ I say. ‘I don’t think about whether or not I like my dentist. I don’t have to like him. I’m paying him to fix my teeth. You and my dentist are the only people in the whole world that don’t have to like.’

这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患者喜欢医生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我”只需要别人关心,而不知道关心他人,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可见“我”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女人。

2.3 焦虑压抑的食罪者

约瑟夫在关于食罪者的那个故事中,已暗示“我”就是一个食罪者,从“一种嘲讽性的笑,象狼似的,发现了什么?此刻我泄露了什么?” 中可以看出,约瑟夫似乎发现我符合食罪者的条件——又穷又老。或许在暗示,想让“我”在他死后当他的食罪者。

约瑟夫的葬礼上,没有人准备饭菜放到他的棺材上,没有食罪者来吃掉约瑟夫的罪孽。“我”不禁觉得缺了点什么,忍不住想约瑟夫的罪孽怎么办。尽管约瑟夫是一个可靠、能干、明智、理性的心理医生,但人总是有亏欠的,在约瑟夫的葬礼上没有食罪者这件事让“我”心里充满焦虑,始终难以释怀。

最后“我”梦到了约琴夫,还有他的三位妻子,以及油腻的小点心。约瑟夫笑着对“我”说:“我的罪孽。”这是约瑟夫和他的三个妻子在逼迫“我”做他的食罪者。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愿望的实现[6]。其实,“我”是接受食罪者的故事的。对于约瑟夫的葬礼上没有食罪者这件事,“我”充满焦虑,始终难以释怀,后面又对约瑟夫念念不忘,似乎有充当他的食罪者的愿望,而这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所以一直压抑在心里,形成一种潜意识。于是这个未被满足、一直被抑制的愿望就留到了梦里去实现,这是一个从意识里被驱赶到潜意识的愿望[6]。从这方面分析,“我”是一个焦虑压抑的食罪者。

3 三任妻子的形象分析

3.1 不解人意的强势女人

第一任妻子对约瑟夫的工作不理解,更多的是抱怨。患者半夜三更打电话来打扰了正常的休息,谁都不乐意。约瑟夫既是心理医生也是普通人,也需要休息,但为了患者没有办法。他的辛苦需要理解和支持,而她的不理解、厌烦正是与Joseph分手的原因。在约瑟夫第一任妻子眼中,约瑟夫就是个孩子、小男人,需要她的照顾,而不是作为丈夫来相处。在约瑟夫的葬礼上,她带来的点心都是些月亮、星星形状的,就象是拿来哄小孩子的。他们似乎不是平等相待的,这可能也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之一。葬礼后在约瑟夫家她突兀地问“我”问题,说话语气居高临下,如 “You are telling me.” 而第三任妻子想在约瑟夫葬礼上找些他的病人来念悼词证明约瑟夫的功绩的想法,也被她强势粗暴地否决了。所有这些似乎都表明了她是一个不解人意的强势女人。当然,她对约瑟夫还是有感情的,正如她所说:“十年的光阴不是说想抹掉就抹掉的。”

3.2 善解人意的小女子

作家对第二任妻子着墨不多,她比第一任妻子纤弱,但她了解约瑟夫的内心,他们离婚后依然很亲密。她知道约瑟夫善于掩饰他的不快乐,并怀疑约瑟夫不是失足掉下树,而是有意跳下来的。她也有些许约瑟夫病人的韵味,可能在精神上也有些问题,但她是理解约瑟夫的,是个善解人意的小女子。

3.3 懂得尊重的好妻子

第三任妻子对约瑟夫有崇拜之情,尊重约瑟夫。约瑟夫从树上掉下来,头先着地,肯定惨不忍睹,她为了保护约瑟夫的形象,选择紧闭棺材,而且棺材是由格调高雅的黑木材料做成,这让约瑟夫保留了最后的尊严。她在约瑟夫死后对他书房里的一切保持原样,也是对约瑟夫的一种怀念吧。当然,这三位妻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也是食罪者。在葬礼后,她们回到约瑟夫家,把带来的点心大吃特吃,这也意味着约瑟夫生前的罪孽也转移到她们身上了,只是她们当了食罪者而不自知。约瑟夫似乎对三位妻子并没有太多热情,他花费业余时间种草种花,并因为树荫遮住了花坛而去裁剪树枝失去生命。

4 结语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关注的是现代生活令人可怕的压力之下的智尽技穷[7],她让读者意识到不仅仅是女性,男性也是现代社会的受害者,两性同处于人性受到压抑的难堪境地[8]。阿特伍德的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强烈的人文关怀,通过理解故事里面的世界,能更好地理解阿特伍德的世界,因为也许这不仅仅是阿特伍德的世界,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世界[9]。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好心理调适,尊重别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积极处理各种问题,和谐地生活。

猜你喜欢
特伍德约瑟夫心理医生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下)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上)
阿特伍德:文字令我自由
Poetry International
阿特伍德:文字令我自由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更大的负担
更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