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

2019-01-12 10:01盖妍卉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塔吉克运弓演奏者

□盖妍卉 沈阳音乐学院

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歌唱性演奏技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歌唱性的演奏技巧灵活地应用到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小提琴演奏的感染力,让学习者快速投入到良好的小提琴演奏环境中,从而打造高效的小提琴课堂。

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歌唱性的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起着优化小提琴教学活动、强化小提琴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相结合的作用。将歌唱性的演奏技巧合理地应用到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小提琴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小提琴的教学效率。

一、深入解剖音乐作品内涵,为歌唱性演奏做准备

(一)深入剖析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情感和审美价值观念

我国的小提琴艺术是在清朝末年由西方国家传入的,历经的时间较长。这个发展过程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元素的注入,使之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小提琴艺术作品。

例如,著名作曲家陈钢于1976年创作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较为著名的小提琴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新疆塔吉克民族的音乐素材,运用了塔吉克民族音乐特点:增二度和多变的半音滑音,模仿冬不拉的拨奏以及塔吉克民族热情奔放、五彩斑斓的音乐风格,充分表现了塔吉克人民欢腾的舞蹈场面。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演奏者首先应熟知乐曲的音乐背景和音乐风格,欣赏与塔吉克民族相关的各类音乐,了解民族狂欢的场景,从而领略塔吉克民族完整的音乐性格。如此分析后、演奏的民族音乐才能是特色鲜明、风格准确的。

(二)深入分析作品的曲式与结构,准确把握音乐情绪

音乐作品是流动的文章,他们有句、段、章等表达途径。演奏者应划清乐句、乐段及乐章,分析乐曲的整体情绪、段落思路以及乐句的表达和方向,并根据音乐背景、风格等导向具体分析作品的来龙去脉,找到一个乐句甚至乐段的“起”“承”“转”“合”之处,加以整合与设计,形成演奏者个人极度贴近作曲家音乐风格的演奏,从而有理有据地完成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达到深度音乐表现及歌唱性的最终目的,最终征服观众。

二、强化演奏技巧训练,为歌唱性表现做有力支撑

技术为音乐服务,音乐靠技术支撑。要想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只有感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扎实基本功,有针对性地练习,将技巧做到极致,以支撑音乐表现的充分发挥。

(一)右手运弓能力的技术支撑

小提琴的发音是依靠右手的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完成,因此,欲演奏出深入人心的篇章,右手的运弓能力是关键环节。运弓讲究“直”“平”“稳”,这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对运弓的要求。简单地说,运弓首先要做到弓与琴码平行,掌握好七个平面,保持弓在运行中的稳定性,掌握好直平稳的要求,这样演奏起来声音自然一气呵成,旋律流畅连贯,从而为音乐表现做强有力的支撑。

(二)左手对歌唱性的要求

右手的弓弦接触点是发音的关键,但左手在音乐表现时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为了尽情抒发内心感受,练习者必须潜心研习揉弦的技巧。

揉弦的演奏是左手手臂与手腕、手指联合运弓的结果。手臂揉弦以手肘为发力点,动作幅度最大,应用范围最广,音乐表达最突出;手腕揉弦以手腕为发力点,动过幅度适中,表达效果舒缓延绵;手指揉弦以手指第一关节的微动为表现方式,在细腻微小的表现中加以运用。重视左手揉弦技巧的训练和运用,对音乐作品的表现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重视歌唱能力,培养歌唱性演奏的内心愿望

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是理论基础,是演奏技巧提高的实践基础。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演奏出动人的音乐呢?笔者认为,要从演奏者的内心歌唱入手,培养其唱谱习惯,使其能够跟随内心歌唱的愿望去演奏。实践证明,带着内心愿望的演奏效果和只注重音符的演奏效果有天壤之别。演奏者应重视歌唱的作用,注意培养歌唱性习惯,让手、脑、心三位联合一体,成为动人心弦的音乐表达的最终载体。

综上所述,将歌唱性的演奏技巧合理地应用到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对提升小提琴的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从演奏技巧入手,有效提升小提琴演奏者的歌唱能力、演奏水平和领悟能力,从而使整首作品的音乐性显现出来,带领观众走进绚烂的音乐殿堂。

猜你喜欢
塔吉克运弓演奏者
《塔吉克老妇人》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浅谈二胡演奏中如何合理运弓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谈18世纪小提琴运弓技术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杠杆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学研究
塔吉克少女
谈二胡演奏时的运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