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2019-01-12 10:01山西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望闻问切古筝教师应

□成 燕 山西师范大学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其发展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了我国音乐史上亮丽的瑰宝,同时古筝也是认识和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普及,许多高校都纷纷开设古筝课程。在面向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古筝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特有的艺术形式,需要教师采用不同以往的教学方式。

一、“望闻问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目前来看,高校古筝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培养复合型古筝人才。在艺术类专业院校中,古筝领域大师云集,师资力量十分雄厚,而学生也有着良好的基础水平。针对这类人群,古筝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精、尖的理论与演奏俱佳的人才。在艺术师范类院校中,应该以培养新时代古筝教学教师为目标,教学内容侧重在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在地方特色院校中,对学生的古筝艺术教学应该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无论是在传承地域文化,还是在发扬古筝艺术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师要在古筝教学实践中,发挥“望、闻、问、切”这四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赏鉴和演奏素养,进而推动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望闻问切”在古筝教学中的应用

(一)古筝教学中的“望”

望,即多看。在高校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多看古筝乐曲创作资料的习惯。在演奏一支筝曲前,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知曲子的创作背景、历史风俗、民族风情等文化背景,如以古诗为背景创作的《枫桥夜泊》,以地域特色为背景创作的《西域随想》,以史实为背景创作的《临安遗恨》等,以便学生从情感上更好地认知理解作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姿态。在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能够增加古筝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舒缓协调的演奏姿势也是古筝艺术欣赏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仅是学生演奏中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与观众在音乐情感上达到共鸣的一种直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肢体语言表达概念,在观看大师的古筝演奏时,也要使其注意临摹学习其演奏姿态。

(二)古筝教学中的“闻”

闻,即多听。古筝既是一门音乐艺术,也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古筝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听经典的筝曲,在精品筝曲的浸染中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其次,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古筝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最后,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其他乐器,如管弦乐、交响乐等,多听钢琴、小提琴等其他乐器的演奏会,触类旁通,在音乐的盛宴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品鉴力和领悟力。

(三)古筝教学中的“问”

问,即多问。多思才能多问,教师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筝曲的分析能力。如分析乐曲的结构,主旋律的变化,乐曲中出现的新材料,以及乐部、乐段之间的衔接、转换等内容;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古筝的演奏技法、筝艺流派,甚至可以分析古筝演奏家个人风格等。在音乐分析研究中,教师还应融合历史、文学、美术等交叉学科知识,促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的相互渗透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四)古筝教学中的“切”

切,即实践。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古筝是一门演奏艺术,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演练,才能提高演奏水平。在设备配置方面,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排练、演奏配套设施,组织丰富的大型演出,为学生提供古筝演奏的实践平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展演,让学生熟悉舞台表演,从而放下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学生更为自如地发挥古筝演奏实力。此外,学生的实践不能仅停留在舞台上,更应该回归自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色浓厚,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古筝等音乐艺术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使其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提高音乐修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综上所述,多看、多听、多问、多实践,就是“望闻问切”在当代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校教育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要重视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综合修养。

猜你喜欢
望闻问切古筝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望闻问切”有效开展内地西藏班高中汉文的教学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