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初探

2019-01-12 10:01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声乐民族

□陶 莎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就当今的世界格局而言,全球一体化在不断地推进。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产生得到了激烈的碰撞,多元化的文化格局逐渐凸显。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该怎样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凸显出来是当前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民族声乐文化经久不衰。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风俗习惯,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积累形成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并将各族人民的丰富情感包含在其中。面对当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我们应该看重的是如何在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中让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和相关的文化教育融合起来,使声乐教育实现平稳的发展,以“各民族声乐文化平等”的原则为基础,慢慢走向世界。

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对外来文化进行着积极的借鉴,但是怎样才能够凸显出本民族的文化还有待教育工作者去不断完善。因此,在当前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应当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严格遵守“各民族声乐文化平等”的原则,以欣赏和学习的角度不断在实践中发展我国的本土文化以及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特点,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的教育现状

(一)对传统民族音乐理论的重视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学生更加关注对于重点学科的学习以及流行文化的吸取,对生活实践方面的学习时间非常少。并且,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民族音乐理论》《曲式》《中国传统乐理》等内容就很少出现。另外,部分教师更多关注对国外语言的声乐教学,而对我国内部各地区、各民族方言的规律和特点缺乏涉及,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扩展。

(二)对世界民族音乐理论的重视不足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所关注的是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声乐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都受到欧美唱法的影响,并遂将欧美美声作为科学的唱法标准。然而,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这样的民族声乐教学方式显然无法体现我国各个民族的个性化发展,其考核体系也不能准确地匹配本国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文化环境。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的教育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

广大音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将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展现出来,培养能够拥有多种演唱风格、了解各民族声乐文化的高素质民族声乐人才。音乐教师应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研究。尤其注重从著名的演唱艺术家中汲取他们的演唱精华,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民族性变得更加新鲜和丰富。

(二)改革课程设置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音乐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从单一吸收西方唱法的局限中走出来,更多地体味我们国家所独有的民族文化艺术。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断地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强化,遵从当前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课程进行编排。同时,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吸收更多全面性的人才。让学生能够掌握多种演唱方式和风格,不断丰富自身的演唱水平,提高演唱经验。

(三)丰富教学模式

在设置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当将人才培养的方向及目标作为出发点。由于教育对象之间存在这差异性,因此需要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往的传统教学采用的是固定的一对一授课模式,这样会使教育方法过于片面,最终导致学生在艺术理论知识方面有所缺乏,学习的方面也比较单一。因此,教师需要研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或者大堂公开课的方式进行民族声乐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教学的资源,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丰富每一位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

现代化的民族声乐一方面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民歌演唱技巧,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中的精髓,是世界化的声乐艺术。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国民族声乐的教育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因此,我国民族声乐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需要不断获得创新。我们应当转变民族声乐教育的理念,改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的设置,转变教学思路,通过这些方面来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声乐民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我们的民族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MINORITY REPORT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