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琵与北琵演奏形式对比分析

2019-01-12 10:01陈明红厦门市南乐团
艺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轮指指法食指

□陈明红 厦门市南乐团

一、南音琵琶演奏形式

(一)南琵抱持法

在南琵抱持中,对坐姿和持琴方式的要求极其讲究,南音界有三句口诀描述了南琵抱持法,第一句是“坐需端正腰挺直”,指琵琶演奏前要选用高度合适的椅子,演奏者头正腰直坐于椅子上,并让身体稍远离椅子靠背;第二句是“手握琵琶脚绊起”,要求演奏者右腿在上,双腿交叠放置,将琵琶放在右大腿根部,使身体右侧微挨琵琶背面,与身体形成35度夹角;第三句是“琵琶横抱半斜势”,指将右手小臂覆于琵琶复手上,确保在其右上方边缘位置,利用右腿、右臂和身体固定琵琶,从而让琵琶向左上方倾斜抱于怀中。

(二)南琵左手技法

南琵在按弦时要求自然抬高小臂,左手手腕和手指向内弯曲,掌心面向琴的方向,同时大臂自然下垂,利用指尖部位按压弦线。南琵的装饰性指法包括全凡、半凡、抹六、双打X和单打X等。关于南琵左手技法,有一个口诀描述了按线、走线、揭线及放线的使用。其中“左手按弦已老指”描述了按线的使用,已表示食指,老表示无名;“走线上已下老仔”描述了走线的使用;“已老揭线半甲肉”描述了揭线的使用,半甲肉表示靠近指甲的指尖部位;“放线顺手防有声”描述了放线的使用。

(三)南琵右手技法

南琵演奏中,右手除使用各种指法外,还需起到固定琵琶的作用。右手演奏最常用到的是大指和食指,要求大指覆盖在食指上,使得虎口呈椭圆形,同时手腕向内弯曲,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稍稍弯曲呈半握拳状态。此外,最佳的指甲入弦深度是2~4毫米,并确保指甲与琴弦成45度角。南琵右手技法包括慢落指、紧落指、甲线、去倒、挑、点等。

二、北琵琶演奏形式

(一)北琵抱持法

北琵演奏时的第一步也是选取高度合适的椅子,北琵持琴要求演奏者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处,坐下后两脚向前,大腿股与地面保持水平,双膝之间的距离保持半市尺或一市尺,双肩平稳,在两腿根部直立放置琵琶,琴首向左前方倾斜,使右侧身体挨着琴背尾部右侧,保持琴身与身体形成45度夹角。

(二)北琵左手技法

北琵演奏中,左手的作用主要是运用指法、按音及扶持琴等。一般来说,左手手背向外,手心向内,手呈半握状,虎口放置在琵琶边缘处,左手大指放置在琴背上,另外四指弯曲悬于琴面上。北琵左手技法非常多,主要有泛音、滑音、颤音、推、揉、断、吟、打等。

(三)北琵右手技法

北琵演奏中,右手的作用是运用指法触弦发音。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右手掌心向内,手腕弯曲呈半握拳状,同时小臂呈水平状,大臂自然下垂,指甲与琴弦保持45度角。北琵右手技法由轮指系统和弹挑系统组成。其中轮指包括反轮、长轮、半轮等,弹挑包括拂、分、勾、抹、双挑、双弹等。

三、南音琵琶与北琵演奏形式对比分析

(一)持琴之比较

唐代以前曲项琵琶的抱持法是琴首在左,琴尾在右,琴首略微向左下方倾斜或琴体横于怀中,宋代以后琴首向左上方倾斜。经过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南琵抱持法依然是横持或斜持的姿势,古朴的持琴方式对考察琵琶发展史发挥重大作用,为其提供了有利证据。而北琵的抱持法演变为了竖持姿势,解放了双手,有利于琵琶演奏,为琵琶的发展带来有效依据。琵琶持琴姿势的演变过程也是琵琶重心转移的过程,如横抱琵琶时,其重心在左手,会阻碍左手技法的使用;竖抱琵琶时,其重心下移,减轻左手的负担,便于左手对指法的灵活使用。

(二)左手技法之比较

在左手按弦中,南琵经常使用无名指和食指,利用指尖在琴柱上按压,有时也会用大指,不使用中指和小指;而北琵是使用除大拇指外的其他四指按压,很少用到大指。南琵的左手技法包括按音和带起两种,在品味上的按音落在子弦上,而相位上的按音需按里弦外;北琵左手指法包括推、拉、打、擞、带、揉等。

(三)右手技法之比较

对于右手技法,南琵与北琵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南琵用真实手指弹奏,而北琵用假指甲弹奏。南琵在演奏中利用右手大指和食指发音,偶尔会用到无名指;由于北琵指法丰富,右手五个手指各有其用处。南琵右手指法包括钩、挑、落、甲、点、撵、连等30种指法,北琵右手技法可以分为弹挑和轮指,包括分、扫、轮、挑、弹等50多种指法。南琵在演奏中最常用子线,而其他三线使用频率不高,只在完成八度落音时才会用到二线、三线和母线;在演奏中,北琵的四种弦线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轮指指法食指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轮指技巧在手风琴乐曲中的运用
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
浅析琵琶演奏技法
磨 刀
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带“口”的汉字
平衡尺子
单簧管新指法的研究与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