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育与新型家校关系

2019-01-12 10:53
赢未来 2019年31期
关键词:合力教育者家校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二中,湖北潜江 433199

教育是一项引导培养学生身心成长的细微的事业,教育的质量取决于综合力量的平衡与和谐。合作教育正是达成教育和谐的必由之路。何为合作教育?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成才之目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的兴衰是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果。随着社会对教育孩子的日益重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家庭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与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综合各种教育力量,构建起和谐的家校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合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需要,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

1 对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与重新定位

谁是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角色怎样定位?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我们过去的教育活动中,一度出现一些认识的误区,有一些不太健康的走向。其一,家校割裂。在许多地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常常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彼此缺少沟通联系。虽然家庭教育一直在中国几千年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家校分隔的教育现象还是很普遍。“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三字经》里的著名论断。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也曾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可见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确实应该承认家校教育割裂的现象,在我们身边也不乏例子。其二,片面认为教师才是教育者。相信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问起“谁是教育者”时,肯定有人会说“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这样回答的人中,不少人也包括一些家长,都片面的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把家庭教育从教育本身中淡化出来了。其三,打工经济时代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许多家庭把教育的责任直接推给了学校。这已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显然我们有必要对“教育者”进行重新定位,以纠正上述对教育者认识的误区。“教育者”就是对“教育对象”发生重要影响并引导其成长的人,应包括职业教育者和非职业教育者。职业教育者就是学校教师,非职业教育者主要指教育对象的监护人——家长,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人,因为“为人父母者”的集合构成了成人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或者正在成为教育者。由此可见,教育不应该只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合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教育。教育需要各方力量在紧密合作的前提下形成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如果发生偏颇或者哪一方缺失,最终会导致教育的缺失。

2 新型家校关系的再构建

我们再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的现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考察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生活,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所保持的优良传统。但是应当承认,在我们身边那种“家校割裂”的教育状态还是存在的,家长和学校之间缺少联系沟通或者观点做法不一致,形成壁垒,彼此却漠然置之。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每天进行严加管束就行了,至于学习,认为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么不联系家长,要么动辄请家长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还有就是许多人外出打工,少年儿童大量留守,造成家庭教育缺位和缺失。

根据家校关系的现实状况以及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必须在教育的新形势下,构建起顺应现代生活变革、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型的家校关系。我们在这里强调“新型”,不仅要克服当前仍然存在的家校割裂或疏离的弊端,也要从传统的家校关系中走出来,从那种老师找家长、家长找老师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中走出来,构建起一种达成教育平衡与和谐的良好合作教育的家校关系。

这种新型的家校关系,有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有赖于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要形成良好的沟通联系环境,不因为时空距离而造成对孩子教育的不到位。良好的家校关系的建立,主要还是取决于学校和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积极寻求多途径、多元化教育学生的方法和良策,构建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教育环境和合作教育氛围。

3 如何形成教育合力

如何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这里我们还要廓清一个关系问题,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从身份来讲,学校教育的主体责任者是教师,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者是父母;从主次关系来讲,学校教育是实施教育行动的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教育者之间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孩子施教的角度不同,需要彼此充分的理解和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随着社会对教育孩子的日益重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教师发现了学生在思想品德表现、各门功课的学习以及性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书面纸条传递、电话沟通约请、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建立起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家长到校与教师交换意见或者教师进行家访时,双方都要做好较充分准备,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营造好谈话的场景气氛,选准谈话切入点并注意讲话的分寸技巧,建立起彼此尊重与互信的关系,切不可失之谨慎或是由着性子,破坏了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良好和谐的氛围。也就是说,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双方就必须以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配合为前提和依据,实现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形成合力效应,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建立起和谐的家校关系,还有赖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当然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以一种责任感做春风化雨式的联系沟通工作,做好细节文章。不要小看上述这些细小环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子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一个孩子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育,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抚育,只有综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效应,构建起适合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合力教育者家校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芪”心合力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合力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