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9-01-12 10:53
赢未来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究效果

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广东云浮 527500

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就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逻辑性特点,所以这也让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望而却步。如果教师无法掌握正确的课堂教育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和质量,那么很难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能力。所以本文也与自主探究这一课堂模式为核心,重点了解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开展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最佳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

1 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真正的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特色,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能够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从而深入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在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学习方法,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2 建立数学与课堂之间的互动

兴趣是学生知识学习最好的老师,利用兴趣激发起学生自主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能力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也是数学学科开展的敲门砖。在教学的阶段,教师也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的活动,让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探究平行线中所具有的奥秘。如,教师可以利用包装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每四个学生为一组,各自拿起包装带的一头,论证平行的理论,这样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以讲故事的方法,根据学生当前对于知识的需求情况,安排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强烈学习兴趣的驱动下,真正的参与到知识的自主探讨和分析过程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2]。

3 缩短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当人们喜欢一个事情的时候,就会愿意与事物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初中阶段数学课堂上学生难以得到良好学习效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下意识的疏远数学知识。因为学生与知识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阻碍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以及更好的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面对数学知识时,看到的都是复杂、逻辑、神秘[3]。

教师为了能够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就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问题的探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第一步就是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树立起良好的引导者的身份,也需要扮演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在与教师良好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信任教师依赖教师,从而更好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数学知识。第二部就是需要让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有效,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个全新课堂教学形式,在小组内部学生可以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动深入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也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形成的一个有效过程。通过全新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愿意利用自己的能力,探究数学的奥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成就感,感受数学知识的特色和规律,从而缩短自身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这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4 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初中校园内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具体情况能够看出,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所能够关注到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后续的发展和进步,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本文也结合以上的内容,以自主探究模式为核心,重点了解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具体的开展形式,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进而保证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探究效果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