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谈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9-01-12 10:53
赢未来 2019年3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创设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蔡家沟中学,吉林松原 131204

新课标中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希望数学可以和学生实际生活更加贴近,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不仅仅关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生活元素应用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逐渐的建立起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本文就如何提升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进行分析探究。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好的和生活进行融合,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去关注实际生活,去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趣味的生活情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在例题中加入希望工程、教育储蓄、商场打折等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可以直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也可以充分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和数学学习的价值。另外就是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落实人教版初中数学平方公式学习时,就可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编一个故事:在很久之前一个农夫解救了被一个妖怪抓走的公主,国王想要赏赐这两位农夫,第一个农夫希望国王可以给他一块边长为B米的正方形土地。第二个农夫说希望国王可以把原来国王给他的那块土地变为边长增加B米的正方形。国王觉得两个人的要求其实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计算。在这次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更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计算的积极性,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2 构建兴趣小组,让数学学习更具魅力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在小组内开展丰富的课外数学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数学游戏、手工制作,制作数学小报等等。比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和运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玩扑克的小游戏。首先将扑克牌中的大王、小王还有JQK 拿出来,然后让每位学生从其中拿出三种黑色和三张红色的扑克。黑色代表正数,红色代表负数,保证拿出来的牌加在一起为零。两个人轮流着从对方手中拿出一张,通过十次游戏,计算手中牌数得分,得分最高的胜出。这样的游戏活动充满了诱惑力,更富有挑战性,学生可以在参与游戏中自觉地去应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另外借助数学兴趣小组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释生活现象。比如学习对称图形的时候,就可以开展折纸活动,体验对称图形的数学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3 教学评价注意和实际结合,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重要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考试来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现如今的数学测试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和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内容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这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学生也可以充分的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其次就是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要真正的学会去鼓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地氛围下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原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样的。可以说笔试考试,也可以是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还可以是课堂的观察评价或者撰写分析小论文等等,通过这些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新鲜感,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中很多的定理就是借助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分析出来的,同样,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学生可以借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完成数学教学,将生活元素和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全面的提升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建立起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创设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