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019-01-12 10:53
赢未来 2019年31期
关键词:小组长交流探究

德惠市大青咀镇中心小学,吉林长春 130318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通力合作,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中,人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成绩与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数学的答案具有唯一性,但是解决数学问题得到这唯一答案的方式有很多种。

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生合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若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心理,必将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与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探究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前准确把握学生需求与知识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与交流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章《分一分与除法》中分物品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班内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合作表演,以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兴趣与习惯,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计数方法,若是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亲自合作尝试,让不同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比赛,得出更好的计数方法。

2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互动,避免产生矛盾摩擦

2.1 保证学生交流合作的效率

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与共同探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易被外物吸引注意力,导致学生的交流合作与探讨效率低下,而且有个别学生不了解或者忽视合作学习,甚至对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拿出作为教师的威严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的语言措辞,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要采取温和的方式。同时,教师在课上也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共同学习的氛围,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便会体会到合作探究问题的意义与重要性,形成注重合作与交流的团队意识,共同提高成绩与综合素质。

2.2 教师助力学生合作避免不必要矛盾摩擦

对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生容易在互相交流中,由于个人观点与解题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摩擦。教师应当发挥“领头者”的作用。首先,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便要考虑到同组学生的相处问题,不可只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参考,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组,应该选出合适的人担当小组长,小组长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一定的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分解交给不同的小组,由小组长在组中分配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习,再由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最后,教师要在课堂的互动中引导不同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成果与学习经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分组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隔阂,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走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凝结师生情谊,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与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教学北大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通过自愿或者指定的方式找出两个学生小组负责制作出圆柱与圆锥的模型,并且在课前讲解关于圆柱与圆锥的一些性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长可自行在组内做出安排,两个小组也可通力协作,在共同探究合作中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课前展示时,教师在一旁为学生作补充与指导,这样便可以弥补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出默契的团队合作能力。

3 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与人际交往水平。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学生分组参与活动的同时,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解决不必要的矛盾摩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出高素质学的生。

猜你喜欢
小组长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分餐小组长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