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01-12 10:53
赢未来 2019年31期
关键词:母语语言文字普通话

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中心学校,广东清远 513334

笔者隶属于广东省的一所学校,主教语文及数学两科目,接下来就两科目论述广式方言在教学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什么科目都离不开语言的学习,不管是阅读题目的使用还是文学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对语言的领悟和品味。普通话作为我国大力推广统一使用的正式语言,固然有它巨大的意义,但是方言作为孕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传承已久,深入人心,也有它独特的价值。但身为一名教师,多年来,我深深领会到方言在课堂的有机运用所起到的作用,愿在本文阐述之。

1 少数民族方言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育报上有一篇关于我国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周国平的指出,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此文献内有一段关于德国思想家、文化评论家尼采的一段话: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此段话语之后还加有一句周国平先生对此话的高度赞同。

我国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想方设法地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目前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提出了双语政策,在使用通用语言的同时也提倡采用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保护国家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语言的传承除了交流方面的作用以外,它还承载着维系感情,传承历史,继承文化的功能。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承载着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形式,它同本民族的发展和斗争紧密相联。

2 方言是学习的桥梁,又是学习的对象

方言既是工具又是目标。利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也有利于更好的学习普通话。我曾让学生做过调查,搜集方言中读音和普通话发音比较,结果发现:发音接近的词汇,容易理解。如:飞机、电视、新闻等。但有的发音相同,意思却是天渊之别。如:同是“mài chū ”这个音,汉语意思是“卖出”,瑶语意思是“瞎眼”;同是“kāi xīn”这个音,汉语意思是“开心”,瑶语意思是“屁股”等等,真让明白人哭笑不得。其二,词语字序颠倒。如:“白菜”译成瑶语就成了“菜白”。其三,动词单一。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都用“āi”来表示。如:“做”“造”“砍”“裁”等等。其四,一“音”多意。一个音表示多种意思,如:“河”“甜”“咸”都发同一个音,甚至有的发音在字典里找不到。在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里是无法用书面表达,只能用汉字来表达。比如:挑着箩筐到街上买米称作“米”,把菜等食物放到沸水里微煮称为“”,恳求某人宽恕自己,饶过某人一次称为“让让”,此外还有“欠”、“饭”、“簸箕”、“舅爹”、“外甥”等等用语,我们只能通过本地方言翻译解释才能理解。这样,既巩固了普通话语音的学习,同时又增进了对家乡方言的认识。

3 在教学当中民族语言文字的不可代替性的作用

在瑶族地区,尤其是山旮旯的孩子从小很少接触汉语,甚至更多的只是从小学开始才真正地接触汉语,甚至严重的情况下,到了初中、高中时还不能说好一段汉语话的学生,书面表达就更不在话下。强迫一个人抛弃最善于的工具,而利用不善于的工具去学一项新的知识,那是一件多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我们选择换位思考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用第一语言去学习与交流,是否为科学性的伦理?对于瑶区用瑶语双向向学生传授知识则就能简单的解决了语言障碍问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都变得简单了呢。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简单的而去选择困难的?

4 方言中包含古汉语词

如果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用一些方言让学生学习,那么就有利于学生对古汉语知识的掌握。在广丰方言里,老辈人在送客出门时叮嘱客人慢行谓之“慢慢陈”,感谢别人的好意或帮助会说“多承”,把眼睛称作“目”。如,我们八排瑶,对某一件事很看不惯以至心中不平谓之为“头顶冒气”。例如,看他做事慢腾腾的,真要让人“头顶冒气”。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为“转向”,如:“转向”一年,又是一年了,视某人或某物讨厌生气叫“孬向”。

以上,在现代汉语里基本上是作为双音节词使用的,但在八排瑶方言里,却依然保留了它们作为单音节词灵活运用的含义与功能。方言里形容母亲叫“须女”,形容孩子的文静为“斯文”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找到古语词的影子。

5 方言中包含了相当多的修辞手法

如:学习广丰方言不但可以欣赏家乡语言的美,也可以增进同学们对修辞生活化的认识。有句方言“老实的日头狡猾的风”,运用了拟人手法,说的是太阳光直射不能拐弯,而风则能见缝就钻,特别到了冬天,蜗缩于一屋,很是能体会到这句话中日光和风的不同形象。又如:我们八排瑶中一句瑶歌译为“镀了银水,镀了金”运用了比喻手法,比喻女孩子漂亮。

广丰之山中盛产竹木,以前山中百姓多烧木炭营生,故那里装炭用的竹篓又多又大,用炭篓形容高帽既不失夸张又极尽讽喻。又如:我们的老人用庙里的柱子比喻长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这类方言,有时候结合在课堂上有机的运用,因为来自生活,又为同学们熟悉,所以自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6 方言在教材中被广泛应用

其实在我国的古典书籍中,一般都有一些对方言的阐述,而当地的风貌和当地的民俗也在其中,比如说,信天游中之词很为豪迈,可以让读者清晰地领略到当地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处事;吴语偏细柔,其风格特征和信天游中之词正好相反,方言的出现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当地当时的文化以及当地人的行为方式,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祖国的大好江山和传统文化,虽然社会的发展很为快速,但是历史的文化不应该被我们丢失,甚至需要爱护且保护方言,避免学生再也不能通过方言领略各地文化。

7 结语

方言土语,是历代人民的集体杰作,也同样是很多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年间,社会时代在发展,而教育方式从各方面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可是方言不应该被我们教师所丢弃,因为方言所教授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文化的沟通艺术,作为一名广东教师,我会把一部分适合的方言放到课堂去研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从而让学生热爱家乡,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母语语言文字普通话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母语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母语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