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化教学

2019-01-12 10:53
赢未来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主体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济南 250300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利用获取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保证先学后教,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利用数据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弥补传统教学中,信息更新速度慢,课堂乏味,课堂时间短等弊端,将教学模式转向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1 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流程

1.1 课前

在正式完成教学任务之前,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教师完成备课环节,学生完成学习环节。

在如今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任务单,陈列对于知识学习的指南及学生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思考自主学习后的问题困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一起提供给学生的还有相关配套资源包括微视频及各种辅助资源。

1.2 课中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和关键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教学过程中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必须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教学效果的标准也就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程度。当学生主体理念的提出之后,师生的观念都有了改变,学生也逐渐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进行参与式学习,随之提出了自主学习模式和合作探究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在课上将疑难问题反馈给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探究,从而解决疑难,并注意疑难问题的整理总结。

1.3 课后

课下的学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与延伸。

对信息化教学来说,课后任务主要在网络环境中完成,教师通过平台对每个同学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构组成。教师将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后发布到平台中,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由学生在讨论区进行讨论,对于还有疑问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讨论区继续进行讨论。随着对教育的重视,学生对课下的学习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除了完成正常的练习任务以外,还重视对于学习内容的整理,对学习结果的反思,将有疑问的内容查阅教材解决,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2 要素组成

2.1 教师

在传统教学阶段,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一种权威性的存在,教师领导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指示下完成各种教学任务。经过了课改阶段的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剧增而人们的精力有限,况且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在培养阶段,想要从众多信息中挑选需要的信息很困难,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学习。

2.2 学生

在传统教学阶段,学生被认为是可以被塑造的,缺少独立性的个体。在现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主流,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进行开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学会什么,是教学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关键点,因此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阐述学生在教学过程后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也正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前提。

2.3 教学资源

传统意义下的教学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借以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料、教学工具、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随着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也不再仅仅是教师,从之前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教师更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到如今教学资源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看待,教的资源是为了教师能够在课前备好课,课上有效教学,课后获得及时反馈,而这一切围绕的中心是学生的发展,学的资源则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学习时所使用的资源,学的资源的使用需要教师的指引。

3 作用分析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依托进行设计与开发,制作与现实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其作用就是辅助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直观化体验,有助于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注意力,在课前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初步掌握,增加学习的效率,教师使用相关内容进行备课,为教师节省了一定的时间,教师可利用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完美的设计,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主体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