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19-01-12 19:54涂志平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诗题读诗古诗

涂志平

(重庆市万州区新田中心小学,重庆 404027)

古人云“不学诗,何以言”。传统古诗文教学注重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可这种方式不仅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古诗的魅力更丧失了对古诗的兴趣。应采取恰当的古诗文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带领学生读诗更懂诗,体味诗中的风云激荡,圣贤之言,君子之行,在读诗中学习,在诵诗中成长[1]。

一、释题知景

(一)诗题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眼睛

在一首古诗词中,诗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这样的,也不是这样的。诗题一般是诗所写的主要的事、中心,还可以交待写这首诗的背景,比如:《早发白帝城》、《归园田居》、《咏石灰》、《赠汪伦》、《春夜喜雨》等等。读懂诗的题目能够更加全面完整的学习一首诗。

但有的诗题却并没有反映诗的内容,仅表明诗的体式,比如:《长歌行》、《短歌行》、《绝句》等等。看到这种诗题虽不能了解诗的中心、背景等,却能够提前了解到诗的题材格律。甚至可以拓展讲一些绝句律诗的题材起源与变革,从侧面向学生讲述诗的韵律之美。

在一些古诗词中,该诗句中的某个词就是这首古诗词的题目,可这个题目并非就一定是诗歌所表现的主旨内容,就好像偷懒图方便省事一样,比如《诗经》里有些诗,《七月》第一句是七月流火,《蒹葭》第一句是蒹葭苍苍等。而那些直接以《无题》命名的就另说了。

(二)立足历史背景,体悟人文气息

向学生介绍一首诗的作者生平与历史创作背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中的内容,更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知识储备量,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且没有一首诗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时代的背景塑造了诗人,诗人把对时间、国恨、民生、明月、秋霜与春光等的感慨与低语诉于笔尖,这才成了诗。李唐盛世给了李白潇洒飘逸的剑,他的诗奔放浪漫;安史动荡给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心,他的诗沉郁顿挫。在教授古诗时以课本为主,却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把诗读厚读长,才能够带领学生发散想象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获得文化的滋养[2]。

二、知人诵诗

(一)诵前人诗里乾坤,学前人胸中沟壑

胸中有沟壑,才能绘出诗里乾坤。读诗书,学做人。如诗仙李太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豪迈、奔放的特点,读起来让人感觉气壮山河,就是因为诗人本身热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且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就是说,作品会受到作者的影响,作者本身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作品的层次,作者的人生阅历,决定了作品内容丰富性。人们称他为“诗仙”。不仅因为他的诗中奇妙飘逸,更因他为人豪迈潇洒。教师不仅仅要带领学生领略天姥山的风景,更应学习他读书匡山,十年不下山;浔阳狱中,犹读留侯传般对知识的渴求与坚持的精神[3]。

(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诗又何尝不是零散的,短小的,细致的史书。带学生们读诗的基础是把字音读清楚读明白,在诗中学字;其次应注意诗的音节与停顿,读出诗的韵律之美;最后应读出诗中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诗里的世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近期在网上兴起的唱诗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诗在诞生之初便是为了传唱,经典碰撞流行所擦出的火花,也更能点燃学生的激情,增长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

三、明意悟情

(一)抓住意象,体味意境

有些古诗中情感表达会比较委婉含蓄,那如何让学生自己不拘泥死板体味到诗中的意境便成了诗词教学中的难题。意象本身主要指的是多个具有表意性的典型事物,其本身具有一定主观性质,具有可感知特点,而意境主要指的是一种情调和境界,意境需要读者去体悟,其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性。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周易·系辞》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妨尝试用明确的意象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会诗中的意境。系统的引导学生将诗歌意象进行分类整理,调动学生的活力思维,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将方块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更直观的感受到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及诗中言虽尽而未穷之意[5]。

(二)君子之行,始于诗情

诗中有君子,翩翩而有理。为人师表不能只教诗,更应教给学生诗中的道理。如在教学学《明日歌》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将古诗词含义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清楚活在当下、珍惜当下时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确世界上只有时间是无法挽留的,只有时光的流逝是无法阻挡的,只有从现在这一刻起开始珍惜时间,才能让自己活的更有意义。如在教学《劝学》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就可以从当时社会制度下考学的背景故事着手,为学生讲解当时的学子努力学习的故事,进而告知学生我们当代人更要做到勤奋学习,免得在白发苍苍、年老之时,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学习。

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古诗教学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实际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策略,不应只关注于浅显的背诵默写。更应引导学生通过读懂诗,与历史长河中的先贤对话,读懂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进而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薪火相传贡献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诗题读诗古诗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拟古诗”之我见
诗题漫议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明诗制题之叙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