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素质教育中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尝试

2019-01-12 19:54覃瑀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

覃瑀

(桃源县架桥镇中心小学,湖南 常德 415700)

“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一直是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那么如何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变成一种自带的习惯,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的经验,来谈几点看法:

一、从生活中发掘素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要服务于生活,我认为数学的学习不能脱离现实,不能没有实用性。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竞选班干部,投票表决,通过学生的投票人数来确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先把参加竞选的同学名单(候选人)写在黑板上,同时将此名单每人印发一份给全体学生(选票),全班学生在同意的名字上“√”,不同意的不做任何记号,然后将选票收上来,当众统计:一个唱票,一个监票,一个计票,可是计票的同学遇到了问题:我们怎么快速的记录每个候选人的票数呢?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学生兴趣盎然,展开思考,争先恐后的回答:“可以用画圆的方式表示票数,一个圆圈表示一票,看有几个圆就可以了”,教师再继续引导:“画圆的方式老师我也觉得很棒,但是老师觉得那么多的圆,眼花缭乱,不好数怎么办呢?”学生陷入沉思,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一个正字有5画,所以一个正字表示5票,那么2个正字表示10票,‘二五一十’,数起来很简单”,这个学生的回答瞬间打开了其他学生封闭的思维,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写王字的方法,一个王字表示4票,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写田字的方法等等,老师马上顺水推舟,说道:那这样说来,用笔划画字的方法最可取,而画的字却有很多,除了你们说的还可以是口、日、中……,只要先数这个字的笔划数,再数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字,某同学的票数就可算出来了,这样是不是很快呀!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联系所学的乘法口诀知识,举一反三快速的解决问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更强了。

二、在操作中探究真谛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去接受知识、反复记忆巩固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联系已有的知识,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未知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少说,少做,学生要多说,多做,多想,综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时,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5个三角形,大小不一,也有相同的,剪刀、文具学生自备。教师说道:“今天老师让你们自己去探究,你们可以边操作边思考,也可以联系以往的方法去尝试,最后将你们手里的三角形的面积告诉我。”学生显得兴趣盎然,有的学生是用数格子的方法去探究的,数出了三角形的面积,有的学生是看了课本上的内容,自我去推导的,有的学生想到之前学到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方法,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变成了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三角形的面积是否可以用割补法呢?于是学生用割补法、拼接法发现,任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寻找三角形面积和三角形底和高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归纳总结,得到收获的喜悦,享受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三、在问题中寻求应用

问题的解决过程常常是在问题提出的初始阶段,通过不断地探究深入,达到认知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将新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旧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转化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解方程x+36=56的过程中,教师一般是运用等式的性质去解决问题:

解:x+36 =56

x+36-36 =56-36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

x =20

但是在解这类的方程时,过程有点复杂,要写的步骤较多,不简便。此时教师提出举例法,()+3=7,学生能迅速说出结果等于4,也知道7-3=4,举一反三,可以运用到方程运算中,将这些算式一一对齐:

x+36 = 56

()+3 = 7

在对齐之后,学生发现x对应着(),36对应着3,56对应着7,()里的数由7-3得来,故x=56-36,x=20。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运用举例法、对比法,强化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围绕着他们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活动,运用加减乘除算式去解简易方程。这告诉我们,在学生的思维还未形成抽象性时,教师要多“接地气”,结合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应用中找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加强知识的运用。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尝试,逐渐地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构建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途径,当然,学生不会一蹴而就地学会,还需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入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多想,多问,多做,多说,让他们自觉去探究,收获知识和快乐,形成系统性的数学知识,提高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效率。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形成,为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做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