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山区县城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周宁县为例

2019-01-12 06:03宋铁燕梁紫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周宁足迹生态

陆 珍,宋铁燕,梁紫琼

(1.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 福州 350007)

0 引 言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化逐渐成为现代化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潮流指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发展水平较低,工业经济整体基础相对薄弱,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成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途径.因此,如何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3~6].然而我国在建设发展小城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等严峻问题.因此,协调统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7~9],建设生态型城市既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演变的规律性方向.

周宁县城是典型的山区县城,四周群山环抱.盆地内的自然景观“城在山中立、水连东西城”,城景交融的山水生态城市特色显著.近几年来,周宁县一直在寻求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急切需要一套正确而合理的理论为城市发展进行指导.本研究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法、SWOT分析法评价周宁县的生态环境基础及城市建设现状,以期为周宁县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能对其他典型山区县城的城市生态建设和协调发展提供现实参考的意义.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周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闽东北山区,鹫峰山脉东麓,北纬 26°53′—27°19′,东经119°06′—119°29′之间.东与天然良港三都澳相邻,西靠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武夷山,北连寿宁,东南与蕉城区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海洋季风型,县城平均海拔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称.东西宽33 km,南北长46 km,国土总面积1046 km2.2016年周宁县人口总量为21.2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52.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4411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20元.

1.2 研究方法

(1)生态足迹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是一种数值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方法[10~11].本文通过比较周宁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关系,评价周宁县的可持续程度,得出其是否具备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环境条件.

生态足迹供给的公式如下:

SEFi=∑Sefi=ai×ri×yi

(1)

公式(1)中,SEFi为生态足迹总供给,Sefi为人均生态足迹供给,ai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i为均衡因子,yi为产量因子[12].

生物足迹消费采用的计算方法为:

(2)

公式(2)中,EFi为i种资源消费的足迹;Pi为i种生物资源的消耗量;γaverage为世界上i种生物资源的平均产量[12].

(2)SWOT分析法.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周宁县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并建立SWOT分析矩阵.

1.3 数据来源

周宁县2011-2016年统计年鉴、周宁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周宁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等.

2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SWOT现状分析

2.1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

(1)资源禀赋.周宁县山水资源丰富,水能、林业、矿产和旅游资源兼备.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具有发展资源工业、生态旅游业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可供城镇建设的土地面积约30 km2,特别是中心城区为县域最大的山间盆地,约为现有建城区的9倍,储备充足.

(2)旅游资源丰富.全县共有大小风景区及景点20余处,分布在周宁所辖的各个乡镇内,形成了多种不同种类的景观风格,如山地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古村景观等,具有很强的景观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3)生态优势明显.周宁受工业污染影响小,生态环境良好.山体保育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是天然的“森林氧吧”;周宁县年平均气温仅14℃.气温最高为7月份,年平均为24℃,享有“天然空调城”之美誉.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具有避暑疗养的优越条件,是不可多得的度假、疗养、避暑胜地.

(4)历史文化悠久.鲤鱼溪位于周宁县城西5 km处的浦源村,因为其特殊性,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鲤鱼溪文化.此外,周宁的宗亲文化业十分丰富,周宁城区及周边保留了多处宗族祠堂,每逢节日,周宁人都会进行祭祖活动.

2.2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1) 经济基础薄弱.周宁地处宁德市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带,与宁德市众多县域经济实力相比还存在差距,在区域中的地位有待提升.2016年,周宁县在全市GDP 总量排第8位、城市化水平排在第6名,明显处于宁德市比较靠后的位置,相比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其它城市,差距更加明显.

(2) 旅游产业配套不足.周宁旅游接待设施条件在全国和福建以及宁德地区都是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接待设施规模小、等级低、空间布局不合理.旅游业的服务水准较低,旅游导购市场基本属于空白,各种不足的旅游产业配套,不能够应对当前旅游发展的需求.

2.3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机遇分析

(1)产业整合和新发展有良好机遇. 福建省亚高原县城特有的避暑疗养的气候条件,促使周宁县成为一个度假、疗养、避暑胜地,全县20余处的大小风景区及景点也促进周宁县的休闲旅游业发展.

(2)城市空间发展新的目标导向.随着城市化的空间扩张与优化需求,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需要转变,空间结构面临调整、发展框架需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合理组织,城市特色有待突出,需要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来协调.

2.4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挑战分析

(1)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问题.周宁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山地陡峻, 每年7~9月为台风季节,降水集中,地表径流量大,土壤冲刷严重.近十几年来,周宁县水土流失治理虽已取得重要成效,但问题仍然较严重.

(2)环境和污染问题.周宁城区工业布局不尽合理,城区排污系统尚未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造成废水污染.此外,城区内交通粉尘、建筑施工扬尘、汽车尾气、街道餐饮业的油烟尾气对附近局部环境的影响.其次,在城镇化过程中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垃圾处于自然堆放状态,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2.5 建立现状SWOT分析矩阵

根据以上对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条件分析,建立SWOT分析矩阵图,见图1.

图1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现状SWOT分析矩阵图

3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周宁县可持续发展现状

通过生态足迹分析法来分析周宁县可持续发展现状.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先将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折算为6种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别为: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土地和海洋(水域).其中,粮食、蔬菜、食用植物油、猪肉、瓜类折算为耕地生产类型,牛羊肉、蛋类、禽类、鲜奶折算为草地生产面积,水产品为水域的生产面积,果类折算为林地生产面积.化石生产燃料土地面积由煤炭(原煤)、焦炭、煤油(原油)、汽油、柴油、燃料油、电力这几类进行折算.接着,采用我国统一使用的威廉-利斯的计算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表1)对折算结果进行均衡处理.最后,由各类生物资源和能源的消费的足迹总和构成.分析结果如下:

(1)生态承载力不足.由表2可以看出,周宁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5921 hm2/人,表明人类社会活动已经超出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目前城市的发展主要是消耗自然资源的存储量和破坏生态环境等手段来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2)城市基本建设不足.从表2看出,周宁县的人均建筑用地表现为盈余,且在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采用的是与国际水平作为参照,说明周宁县的城市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3)具备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周宁县的基础生态环境,生态赤字的结果就表明周宁县目前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城市发展方向、模式,各类资源将逐渐枯竭.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周宁县具备良好的生态城市建设基础,城市要健康持续地快速发展,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方向尤为重要,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其发展的最优选择.

表1 计算采用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表2 周宁县2015年生态足迹供给与需求汇总表

4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内容和行动计划

4.1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在对周宁县环境基础条件分析和生态城市建设现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战略内容、计划等.基于周宁自身特点从发展态势、区域服务职能出发,构建多级发展的目标:福州大都市区后花园;环三都澳体育休闲避暑圣地;亚高原生态休闲旅游城.

4.2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1)产业发展.在原有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对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如开发一批休闲农业的示范点,积极努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立足周宁县的茶叶资源、水利河口资源等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及电力加工产业.尤其需重视第三产业发展,把第三产业作为服务工业、发挥资源优势、带动劳务工人员就业和增收的地方产业来发展,争取使二、三产业同步发展.

(2)旅游发展.基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市场发展诉求,结合武夷山、三都澳、闽东亲水游等旅游品牌,将周宁打造成一个生态价值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服务配套完善的绿色旅游地区.以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及鲤鱼溪及闽北乡村悠久的文化为特色,把周宁建设成“宁德—武夷山”黄金旅游大通道的重要中转地,华东重要的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一流中高山度假胜地.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周宁县应加快“生态城市、文化、宜居、养生三位一体”的中心城区建设,构建设施配套完善的服务业中心,健全社会制度等,强化周宁县在县域社会服务体系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领先地位.完善对外交通,城镇间空间组织联系,以加强周宁县的整体综合交通实力.

(4)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周宁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立适度超前的电力系统网架,合理预留电力设施规划用地,为周宁未来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加速周宁电信网向更为进步的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信息网方向发展,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及时实现电信基础网的整体升级,深入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推进地方经济信息化.

(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现有存在的木拱廊桥、石拱廊桥的保护力度,除保护廊桥本体外,还应保护古廊桥修建工艺及其传承人,并结合著名的廊桥,在廊桥所在位置附近设立廊桥展示馆和营造木拱廊桥技艺传承所等,以展示和传承这一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遗产.

(6)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功能区划,构筑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建设工程,建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13].加大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管制力度,加强矿山生态恢复.

4.3 周宁县生态城市建设的行动计划

(1)完善城市各类规划编制体系,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周宁县城市总体规划、乡镇规划和各层次基础设施规划应上下协同,加强上层次规划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导,不同层次的规划应相互及时反馈、补充和完善,适时修正.对周宁县规划区范围内农村居民点、重大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进行严格审批,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改造城中村,保证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2)树立生态城市经济思想,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需要从生态城市建设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协调性三方面出发,积极宣传生态城市建设思想,达到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发展经济,达到双赢的效果.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在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加大科技资源的投入,提高城市建设效率.在科技进步的手段下,改造传统工业,强调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等各种新型农业,能够生产更多具有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特点的农产品和食品.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引导乡镇企业向农副产品加工转移,向乡镇工业小区集中,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5 结论与讨论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相互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17].研究表明,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实事求是,根据城镇的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能力分析,制定适合城镇发展的战略及规划.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只有找到并发展适合自身的城市定位和模式,才能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推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快速地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8].

猜你喜欢
周宁足迹生态
LARPing in China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周宁生态茶园
成长足迹
红色足迹
足迹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