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诗词创作中的“三个堡垒”

2019-01-13 15:46秦志存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韵平仄层面

□ 秦志存

关于诗词创作,有名家指出有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思想层面。这三个层面就像战场上敌方的“三个堡垒”,当我们把它们一一攻克后,诗词创作也就算“胜利”了。现根据本人的学习和理解,分述如下:

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主要指近体诗的格律。格律包括三个方面,即押韵、对仗、平仄。当前,近体诗的押韵有旧韵、新韵之分。旧韵是指从宋金时代一直沿用至今的“平水韵”,新韵则指2004年,由中华诗词学会制订的《中华新韵》(十四韵)。我们要做到准确押韵,就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两种韵。另外,笔者以为,除了学习这新旧两种韵外,还须学习另外三本韵书。一是《词林正韵》,它本是清代制订的词韵书,但实际上是“平水韵”的一种简化形式。现在有人主张以词韵来代替诗韵,笔者认为是完全可行的。二是赵京战先生编的《宽韵》,它实际是《词林正韵》的略本,是在词韵的基础上又合并,简化了几个韵部。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古韵来使用。三是《诗韵新编》,它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65年出版的,属新韵范畴,但保留了入声。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今天,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新韵来使用。对上述五种韵书,可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与喜好,适当地选用。

除了熟练地掌握新旧韵外,还应掌握押韵的一些基本规则,如押韵须避重字、避同音字、避同义字等,还要戒凑韵、倒韵、哑韵,以及在一首诗中,新旧韵不能混用等。

对仗方面要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对仗的基本规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仗的上下句中,词性要相同,词组结构要相同这两点。而要做到这两点,又必须熟悉王力教授所说的九类词知识,以及并列、主谓、动宾、动补、偏正等多种词组结构知识。二是要掌握对仗最忌的异位重字和意义合掌、结构合掌等知识。三是要掌握可以放宽词性要求的双字对、当句对、偏正对、数字特别对以及借义、借音对等常识。另外,律诗中间二联的对仗还要求灵活有变化。如远近虚实的变化,写景抒情的变化,正对反对的变化。还有工整对、流水对、特殊对等方式的变化。此外,对仗还要注意,不过分追求工对,不要求字字工,而只要对好关键词就行等几点要求。

平仄方面要重点掌握以下几点知识:一是新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旧四声(平、上、去、入)。二是“二字而节”的音调节奏,亦即平仄节奏。三是调平仄的五条规则,即本句内平仄交替,一联中平仄相对(相反),两联间平仄相粘(相同)及单句仄脚、双句平韵、忌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常识。四是掌握允许平仄变化的三条规则,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特拗”规则,“拗救”规则。掌握了这四点知识后,便渐渐地能够熟练地操控诗中的平仄了。

艺术层面

有了技术层面的功夫,不等于就会写诗。古人云,律诗只论平仄,终身不得入门。所以,在掌握格律的同时,必须要在艺术层面上下功夫。这方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意象塑造最为重要。意象是意和象的合成词。意指作者主观方面的思想、观念、意识、情感、志趣等内在反映,象指客观景象、事象、物象、现象、幻象等外在因素。意象是作者主观思想和客观物象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形象代言人”。意象实是寓意寄托,是一个比兴手法。

以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这种思维方式就叫形象思维。也就是说,作者对想要抒发的情感,想要说明的道理,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托物寓情,蕴理于物,通过意象,即“形象代言人”表达出来。用形象思维方法来写作,作品常常有感染力,能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意象对于诗词创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意象,塑造意象,准确描写意象,还要创作和刻画现代意象。要仔细观察眼前之景,身边之百态事物。捕捉其亮点和可燃点,激起思想火花,引起创作冲动。要发挥想象力。因想象力是塑造意象的功夫之一。联想、浮想、梦想都可拿来一用。对意象的描写,要形似、神似;要切题、切意、切景。使人知词会意,不致使人不知所云。还要切时、切地、切合人物身份。对典故、传说、历史要把握清楚才能写。它们在诗中,实际也是一个比兴手法。现代意象如神舟、的士、手机、荧屏、炒股、互联网、信息战等等,很多很多,都是描写的对象。

其次,诗词创作要营造意境。诗中的画面境界(境)和画面中透露出来的作者思想情感(意),这两者合起来就是意境,是由意象或意象群构建起来的。

诗的意境是想象的领空、感情的疆域和形象的世界。它蕴含着思想感情和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较之现实中的事物更新更美。意境的最高境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实景代替说明,以直觉表现来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远哲理和微妙感受。

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江的寒雨和孤峙的楚山,构成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画面中,烟雨迷蒙,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既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了黯然的气氛。而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孤寂的情怀,也就融入了这一画面。这一饱含作者思想情感的画面就是意境。

第三,在语言上要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清代学者袁枚曾说:“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事实上,那些自古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的名篇佳作,一般都是通俗易懂、词浅意深的。因此在语言上,我们要在平淡通俗上下功夫,而不要去一味追求令人难懂、令人生厌的“高雅”。

要多用隐喻性、替代性的语言,避免用演绎性、分析性、说明性的语言。不要把不招自来的成语、俗语、政治术语用到诗中,那种以为合平仄能对仗就是诗的语言,是完全不正确的。

要做到字句的准确、精炼、生动,必须要炼字。通过炼字,力争达到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平字得奇,俗字得雅,补字得工,熟字得生,常字得险,哑字得响。”并能使寻常典故、熟语变活变新,语如己出,无斧凿痕;也能使陈言写出新意而变成大雅。要做到这些,当然有难度,但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炼字的另一重要途径是自己改诗,慢慢推敲。虽不必像贾岛“两句三年得”那样,但一定要推敲得使自己满意方才罢休。

第四,在句式、用典、章法上都要求有变化和创新。语序可变化。此乃修辞技巧,不是语法规则,常见的有宾语前置,主谓语错位。如“诗题红叶,酒饮菊花”“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等即是。

典故可使诗句典雅、婉转、深沉和庄重,也可使诗句简练而含意丰富。但当代诗词一定要戒用僻典,这已是诗词界的共识。

章法上一般要讲究起承转合,但也要讲究变化,不要老是一个模式。

心里有美好感情都可以写诗,但必须经过艺术层面的努力,才有可能写出一首好诗来。

思想层面

思想层面讲的,主要就是诗词的立意。立意很重要。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诗词有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立意,其思想价值就大。反之,只能是一些平庸的作品。例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无典雅的句子,无巧妙手法,通俗浅显,但立意高。表现了至死不忘国家统一事业的爱国精神,也暗含了一点对投降派的不满和坚定的信念。若无这个立意,诗也许就较平庸了。

要使诗词作品的立意达到较高较深的程度,除了天赋,即与生俱来的能力外,主要靠作者个人的学识襟抱。即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有广阔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远大的理想,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个人的这种世界观,在诗中会自然流露,必定会影响到立意,作品的思想价值必然就大。

当前,在我们的创作中,那些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和英雄模范的作品,立意自然是很好的。而那些抒发家国情、民族情以及乡情、亲情、爱情、友情的作品,立意当然也是好的。另外,对社会有一种忧患意识,也是诗人应有的情怀。陆游曾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诗人在诗中反映、表达忧患,实际是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计民生,把诗词创作与爱国爱民联系到了一起,立意当然是好的。

相信,当老年学员把诗词创作中的“三个堡垒”一一攻克之日,就是能写出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作品之时。

猜你喜欢
新韵平仄层面
通韵新韵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古街新韵
七律六首(新韵)
《汉语新韵》简介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