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意境美的浸润
——《望月》教学设计

2019-01-13 15:59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潘玲霞
家长 2019年20期
关键词:望月诗句板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潘玲霞

【教材简析】

《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作品。这篇散文以月为主题,描写了舅舅和外甥望月与对诗的场景。文章围绕望月展开,描绘了“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个场景,将景、情、事融于一体。描写顺序十分明晰,由上及下,由近及远,逐步推进。文章结构上,略写江上之月,重点描写对诗赏月的场景,诗情与意境交融;“心中月”片段则揭示了主旨,意蕴深远。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发挥,大胆表现,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沉浸于月光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诗情;同时通过说话练习、片段仿写来运用语言,锤炼语言,以实现本课的语用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情境、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之美,赏析作者用词之精妙,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3.通过古诗感受月文化,理解月文化在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定向开启望月之旅

1.展示关于月亮的诗句,指学生读:(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与交谈的快乐。”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聚焦场景 采撷月亮之美

(一)自读课文,梳理望月场景

自读课文,并思考:“我”和小外甥在望月的过程中一共描绘了几个场景?

师生交流: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板书)

小组讨论话题:这三个场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快速理清文脉,划分出清晰的内容组块,为后面的感悟交流部分做好铺垫。。

(二)交流“江中月”,品动静之美

展示句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板书:安详)

“安详”(如熟睡的小孩、慈祥的老人,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闪烁”“跳动”(月光似顽皮的小孩、嫦娥的舞蹈,在流动的江水中跳动。)

展示句子: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板书:静谧)由近及远。抓住“江两岸”“江天交界处”品悟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动衬静。聚焦“伸展”“起伏”的动态美。

(三)展示句子: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拓展对比句子:月光为它们添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品味“镀”的妙处。“镀”这个字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月光化作人的形象,不仅可以体现出月色的美丽动人,同时也传达出人们对这片月光的喜爱。

(四)指学生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再齐读

设计意图:月夜美,文字也美,因而直接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于“美”,通过赏析作者的语言体会其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同时也可以初步感受课文所要展现的望月情怀。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诗句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

三、交流“诗中月”,识意象之义

师生、生生模拟文中对诗情景,引读课文相关句子。其实,月亮在古代诗人的诗中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

预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之夜,诗人苏轼写下了这首诗,从这首诗可以充分体会到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从这句诗中的“愁”字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忧愁,愁得连觉也睡不着。

四、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

理解删节号的含义。

小结延伸:通过这里的删节号,我们知道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舅甥俩肯定还吟诵了许多其他关于月亮的诗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

预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蕴含了无限思念的故乡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清幽宁静的林中月。

小结引读:古往今来,月亮是这么的多情,让我们带着情感来朗读好这些诗句,充分体会不同情境下诗人所赋予月亮的不同情感。

设计意图:对诗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外古诗词的积极性,进而产生主动研究探索月文化的想法与行动,感受月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五、交流“心中月”,激想象之趣

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展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指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激发童心,启发想象,迁移仿写。

展示月亮图:“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生交流。

仿写作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范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

猜你喜欢
望月诗句板书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清供、望月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望月怀远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