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19-01-13 16:44黎莉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数学

黎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中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一、目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不足之处

(一)一些教师本身关于数学作业的理念不明晰

数学作业由课堂和课外两部分组成,其作用和目的肯定是有所区别的,针对不同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但是,有的老师看不到这一点,简单地认为都是作业,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一来,他们在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时,往往表现为对课堂作业量的增加和简单重复。

(二)一些教师设计数学作业时针对性不强

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切教学活动包括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但事实上,一些中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并没有从整门数学课程来考虑其教学目标,比较随意。如在讲授“一次函数的图像”时,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些有关图像平移的习题,如:“将y=5x向下平移2个单位会怎么样呢?”“将y=-2x+3向下平5个单位,又会怎么样呢?”这明显与“使学生理解并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掌握求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的基本方法”的教学目标有出入,而且会加大习题的难度,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一些数学作业的形式和难易程度没有体现层次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基础肯定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作业设计时,视不同学生的需要体现出层次性和个性。虽然由于时间原因及受任教班级人数的限制,教师不太可能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作业。但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程度和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势必会打击学业水平暂时居于中下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

(四)大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数学教师不得不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作业。而且,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强调所谓的“高标准要求”,作业难度较大,甚至超纲。这样一来,学生大量业余时间花在完成作业上,其全面发展成为空话。

二、作业设计要精练,让学生“愿做”

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新课程积极倡导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适当控制作业的“质”和“量”,而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很多教师对作业不加精选,导致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尽量兼顾作业题目的典型性、示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拓展“双基”功效。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技巧性太强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努力达到练一题而知一类,把学生从不必要的机械性重复中脱离出来,从而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

三、作业设计要分层,让学生“能做”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进行作业分层布置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心理学认为每名学生都存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学习任务处于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才有效率。分层布置作业就是贴近每名学生的实际来布置作业,让每名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练习。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可以设置三大类题目:“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上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四、结束语

作业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占据相当重要的比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内容的反馈,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使作业设计具有目标性,能够针对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层次性的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层次分明的作业习题,促进学生整体进步。通过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趣味性,从而拓展发散性思维,达到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数学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特别号都有了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