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1-13 16:44方海军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教会句式逻辑

方海军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兴隆镇小河南小学,河北 承德 067399)

作文教学究竟该教什么,在不同的学段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该教什么样的内容,让学生获取什么样不同的能力,这些能力之间又如何呈现出阶梯式提高,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作文教学首先要训练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可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摄取素材的能力,这是一个有层次的、极其复杂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得首先从观察意识开始。

第一,观察意识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在目前我所执教班级三年级的时候,我提出过栽种一盆花,养一种小动物,并且每周记录观察日记的要求。当学生们看到自己栽种的各类植物发芽、开花的时候,当学生看到自己样的小动物在身边撒欢的时候,那种欣喜溢于言表,也由文字传递给了读者。每天的观察就形成了习惯。

第二,观察意识需要家长地参与。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相处时间最长。吃饭、穿衣、出外游玩……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中,其实包含着取之不尽地写作素材。我就要求家长对孩子多提问,培养其观察意识。例如:吃早饭的时候,问问孩子食物看起来诱人不诱人,闻起来香不香,心里面有没有特别想吃,吃起来又是什么味道;穿衣服的时候,让孩子边穿,便把自己的动作汇报给另一个房间的家长;出外游玩的时候,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又看到了什么……这样看似无意地问话,不仅仅让亲子关系更和谐,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任何的事物都是值得一看,有内容可看的。

有了观察的意识,并不代表就有观察的能力。观察能力是一个建设的过程,要建设这个过程必须要经过反复地训练。例如一个普通的杯子,对于学生来说,要观察一个杯子,并写出一篇文章来,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这是为什么,文字能力不是首要原因,首要原因是因为观察能力不足。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还是以杯子为例,我们教会学生如何有顺序地观察杯子,从整体到局部,从杯盖到杯底,从颜色到花纹,从静态到动态,从视觉到触觉……这样反复地练习,从杯子到毛巾,从小动物到人物,从社会生活到自然生活,逐渐的学生就会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区别于普通人看待生活,往往大多数人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只能看到一个静态或者是动态的物,很难将这些物有条理地看出层次来,再由细微的特点看出思考来,而我们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终极目标就是对生活具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意识。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观察能力就算是养成了。

二、作文教学其次要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

很多人认为数学需要逻辑思维能力,作文的学生应该重视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的遣词造句能力,至于逻辑能力可有可无,这也是逻辑能力训练在作文教学中一直被疏忽的主要原因。可是要知道逻辑能力是在学生写作中,不仅表现在对于词语排列组合,表达先后顺序,内容的详略取舍,段落的先后安排,篇章的表现形式等方面,更表现在对于表现内容的情感抒发,思想升华等方面,这样说吧,无论是一篇让人读起来感动至极、感触颇深的记叙文,还是一篇让人信服的说理文,仔细推敲其文章的逻辑关系,一定是正确合理的。逻辑不清、混乱的文章,一定会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

那么,怎么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这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是要从教会学生说话开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很多孩子对观察到的事物都能够说出来,但是却很难有顺序地表达出来,就是说他们说有什么没有问题,但是要把几样事物有顺序地,有逻辑地用一段排列缜密的语句或者是语段表达出来很难,特别是一些实词与连词助词形容词的有效配合,对于学生来说就更难了。所以,低年级的作文教学老师教什么,就是应该教会他们语言的表现方法,说白了,就是能够将生活内容有逻辑地表现出来,到了中年级,就要教会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这就是语段的逻辑。

三、作文训练要训练学生的语言

该怎么教会学生学会语言,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呢,还是按照不同层次来划分的话,还得从以下几个内容来说。

(一)词语运用。

低年级的作文要教会学生可以正确运用实词,表达出基本的意思;比如“说”一词,只要表达出“有声音地表达”的意思就可。中年级要教会学生准确用好词语,能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具体表达状态性质。比如“说” 一词,在不同场合下能用“喊”“叫”“吼”“问”“骂”的表现,也有“道”“曰”“述”等文言表现。到了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要教会学生生动地选用词语。根据文意选用词语,表达作者情感。比如“说”一词,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物上,可以选用“扯谈”“侃大山”“吹牛”“忽悠”“开腔”“宣誓”“宣告”等。

不仅如此,还有能够创意地活用词语。选用词语,尤其是选用成语,具有情景意义,能给读者留下回味。比如“说”一词,可以选用“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等等。

(二)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的水平,是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词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展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句子训练上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低年级的作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能够句意明白。熟练地使用主谓陈述的句式表达意思。比如:丹顶鹤飞回来了。(选自《美丽的丹顶鹤》)

到了中年级,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一定要将语言训练的目标和着力点放到句意具体、对句中的关键词加以说明、能加上多个修饰成分使句子的意思具体丰满起来。这几点上来。比如: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声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选自《美丽的丹顶鹤》)

而到了高年级,老师要在“句意连贯”“句式生动”方面下功夫。所谓“句意连贯”就是能将几个短句的内容连贯起来完整地表达。比如: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选自《司马光》)“句式生动”。首先表现在句式的多样性,有些长句子内容前后相互说明,比如:“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句式生动,还表现在运用修辞手法造句,使句子意思开阔了丰富了。

猜你喜欢
教会句式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逻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创新的逻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初恋教会我们爱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