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

2019-01-13 16:44李建青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改理念

李建青

(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腰站堡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作文长期以来是学生、家长、教师关注的热点内容,当前小学生作文内容死板、想象力缺乏、写作能力不高已成为普遍问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学生的作文不仅是写作能力的体现,更是自我思维与意识的一种展现。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对作文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下背景下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中发生着转变,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新要求。这些新课标要求,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作文训练时以学生自主拟题为主,命题作文为辅;第二,作文教学中多关注纪实写作和想象写作,并且无论何种方式都应体现出学生的情感态度;第三,写作体裁上应不拘泥与形式,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方法;第四,教学评价不应僵化于对遣词造句和修饰手法的运用上,更应鼓励有创意并富有情感的表达。

二、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从功利化向人文化的转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由功利转向人文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从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来看,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操作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表面上看表现为作文教学要求降低和作文文体淡化,而从进一步深入分析则是小学作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做出了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功利化价值观的影响,将追求实际目标作为唯一目的,只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然而这种功利性的教育导向在当下仍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致使教学理念停滞不前。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改变意味着教育的目标开始由功利化向人文化转变。小学作文教学同语文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基于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的前提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人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人文化转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面:其一,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成长客观规律决定了作文教育应是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提出强调了教学目标同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整体关系,因此针对小学生的作文教育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其二,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的强调要求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重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将真情实感带入写作之中,从而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问题。

(二)从束缚化、固定化向表达自由化、个性化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是一种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具有创造性的表述过程,其中自由表达和创新表达是其核心内容。新大纲中将传统大纲中“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概念进行细化为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以及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从大纲的变化即可看出作文教学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取材进行创造性和个性化表达。针对当前小学生作文模式僵化、内容雷同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通过弱化文体和降低要求等手段来减少学生的写作束缚。同时需要强调的是降低作文要求、淡化文体并不等同于没有要求、不要文体,而是在作文训练设计时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小学作文教学,避免对学生作文提过早、过难、过高的要求。其次,教师应跳出命题作文训练的限制,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来落实表达自由化、个性化的转变理念,例如以生活随笔、读书笔记、电影观感、童话创作等限制较少的文体写作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更加流畅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成效,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则为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动机的培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兴趣和目的是学习动机中两个主要因素。小学阶段是思维发育的最活跃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但当前许多小学生却流露出怕写作文的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状,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情感和态度的因素。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在本质上来看是一种驱动力,科学的作文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自信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写作兴趣和自信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其次,新课标中还强调了作文分享的作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写作心得一方面能促进信息的流动,为新灵感的激发创造可能,另一方面习作交流是一种新颖的作文教学手段,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帮助学生能够迅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前提下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同时,教师也应清醒认识到兴趣是激发写作的前提,但写作训练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同样重要,这部分稍显枯燥的教学内容也需有必要的检查督促和严格的要求。

(四)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更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打破了仅对知识、技能、智力关注的拘泥,更侧重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知识领悟和生活体验中的自主成长。新大纲中将“写简单的记叙文”更改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开展大大扩宽了学生的关注视野,学生在对周围世界不断的观察中学会从中取材来抒发自我观点,生活作文既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展现又是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价值的文学作品。从目前国内外生活作文的研究资料可以看出,生活作文教学强调写作者的自我意识,这一返璞归这的教学模式将人格形成的主体活动同作文表达活动融为一体。新课标中对生活作文的提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学生在文字写作的同时也是对自我思维的梳理,并且随着作文内容的丰满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也随着形成,这也正是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生活世界的教学重要使命。生活作文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观察周围的生活世界,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设计与之相符的观察任务;第二,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所感受、所思考的内容记录为随笔形式,在落笔写作中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主体人格。

结束语

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并且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作文教学内容、形式、过程、评价及教学策略、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打造高质量作文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改理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