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传民歌,载歌载舞承文化
——小学民歌的创新教学

2019-01-13 16:44周蕾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衬词民歌旋律

周蕾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 常州 231000)

一、通过发现美,使学生体会民歌具有的韵味

(一)熟练了解民歌具有的特点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每个民族的民歌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不可能覆盖全部民族的民歌。经过仔细整理人民音乐出版社教科书中的民歌发现,目前所使用的小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的地方民歌。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编花篮》、湖南民歌《唢呐配喇叭》,还有四川儿歌《放牛山歌》等,这些歌曲是经过多年以来传唱的经典作品,充分体现出当地具有的特征。根据当前教材中所使用的民歌来看,非常符合儿童生理的发展以及心理特征,在教材中编者选用的民歌都是适合儿童演唱以及表演的各地区儿歌,歌词抑扬顿挫,曲调生动活泼。

每一首歌曲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的歌曲清脆响亮,一些歌曲悠扬动听、回旋起伏。这就要求老师充分了解每首民歌具有的不同韵味,经过全面分析和演唱这些民歌,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享受这些不同韵味的民歌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其具有的不同特征。比如老师在为学生讲授蒙古族民族小提琴独奏曲《牧歌》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蒙古草原的意境,学生在其中可以深刻的领悟到蒙古草原的广阔以及欢快的旋律,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歌曲具有的特征,感觉歌曲具有的旋律美。

(二)通过对比聆听,呈现出民歌的独特风格

衬词在民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民歌具有的风格。衬词可以栩栩如生的体现出歌曲具有的深刻含义,在歌曲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通常都会采用对比法指导学生从衬词中发掘民歌存在的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杨柳青》作为例子,在整个歌曲中都存在方言性的衬词,比如“杨柳叶子青啊虐”、“七搭七呢崩啊虐”等,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将其改变为“杨柳叶子青啊青”,然后再为学生进行演唱,在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发现如果歌曲中缺少衬词就会使歌曲缺少当地具有的独特风格。通过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深刻的领悟到民歌中存在衬词的作用,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演唱的积极性。

二、搜寻民歌的韵律

(一)歌唱形式多样化

民歌具有很多种,比如小调、劳动号子等,并且演唱方式也分为合唱、表演唱、独唱、对唱等,最有特点的还包括一领众和。通常情况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演唱方式是歌表演与对唱。

其一,歌表演。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表演性的动作,翩翩起舞。比如在演唱《编花篮》歌曲时,可以一边做“编花篮”等动作,边演唱歌曲。

其二,对唱。四川民歌《采花》在演唱时通常会根据月序与应时的花卉进行,一般1、3、5段是由女生进行演唱,2、4、6段是让男生进行演唱,通过采用对唱演唱的方式,可以体现出“四季花开”,同时还有效的处理了因唱歌出现气息不足的问题。

(二)歌唱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民歌的音调大部分都存在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其和方言语音具有密切的关系,每个民族的民歌具有每个民族的特征。本文将《茉莉花》这节课作为案例,通过比较茉莉花具有的不同花味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不同的地方风格。

首先,江苏版的《茉莉花》主要是将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作为中心,旋律温婉动听,风格细致入微,在聆听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其非常的亲切,是南方民歌的代表作,就好像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

其次,东北版的《茉莉花》和当地二人转进行了系统整合,旋律音调听起来非常的浮夸,在演唱过程中充分呈现出东北人具有的豪爽特点。

最后,和江苏版的《茉莉花》进行比较,河北版的《茉莉花》的曲调听起来像是叙述故事,其演唱速度非常缓慢,旋律非常含蓄,音调流畅,可以体现出河北人开朗、坦率的特点。

三、强化民族意识

第一,民歌源自于劳动生活,在编排舞蹈过程中,劳动人民通常都会效仿收割、划船等动作,自创舞蹈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实际含义。

第二,在创编伴奏时,需要选取恰当的打击乐器,然后结合音乐的旋律以及伴奏为歌曲创编伴奏,通过这样可以体现出民歌具有热闹、活泼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深刻的领会到民歌具有的特征,老师只有稍微指点,就可以看到学生一律的敲打乐器。比如,从《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民歌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回来过程中嬉戏打闹的情景。作者依据歌曲的旋律以及节奏在衬词中出现了很多次“阿哩哩”,指导学生可以创作出很多方式的打击乐伴奏,比如,使用沙锤可以演奏出“OXX OX”使用双响筒可以敲打出“XXXX X XXXX X”等节奏,然后老师可以率领学生一起表演赶大集。学生在嬉戏打闹过程中可以领悟到歌曲节奏具有的特征。

第三,编写歌词。现如今,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乡土文化的教育,老师需要使学生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在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作者看来,小学音乐民歌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通过编写歌词是赞颂自己家乡的表达形式之一。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增添民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为民歌风采的呈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民歌传扬、发展以及保护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衬词民歌旋律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7月,盛夏的旋律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