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1-13 16:44张晓平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探究

张晓平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八中学,贵州 遵义 564600)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每位教师要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和科学化。

一、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知识文化,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考方向对学科知识进行理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本教材较为死板枯燥,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课堂的主人。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在七年级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真正去探索南方经济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研究目标,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处理。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再次,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指出南北地理分界线,区分南方、江南的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学生在小组内部的交流过程,就是历史理解这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通过交流,学生真正理解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过程,理解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究成果,并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在多环节学习中通过主动参与探究,逐步形成了历史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切实提升了核心素养。

三、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历史教学,多以讲授为主,有的教师甚至会照本宣科,缺 乏鲜活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倍感厌烦和无奈。而现在,教师要丰富 教学形式,为学生打造立体、生动、开放的历史课堂,为学生再现历史情境,让课堂暂时变成辩论现场,鼓励学生结成小组通力合作,全面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脑洞大开,激活其问题意识,拓 展其问题视野,合理运用史料来推敲、论证,形成自己有支撑的个 性观点。在《难忘九一八》一课的教学中,在《松花江上》背景音乐下, 我们一起走进了那段困难的岁月。在教学中,我问道:是什么让东北人民抛家舍业,远离故土?学生们集体回答:九一八事变。接着, 我让大家打开地图册,并将任务表发到每个小组,让大家合力完成。第一个题目就是历史上日本侵华事件,以此证明日本侵华之心蓄谋已久;第二个题目是日本制造柳条湖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日本人在 制造侵略借口;第三个题目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的态度, 让学生明白政策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第四个题目是面对侵略,全 国人民有何行动,举出典型事例,以此让学生意识到民族危亡面前, 中国人民建起了钢铁长城……就这样,学生们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齐心协力,让课堂氛围异常热烈。

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从古至今,国内外关于学习的理论众多,尤其是西方,关于学习的理论流派非常之多,如我们所熟知且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必须对学习理论加以研究,因此我们需从学生素养形成角度对初中历史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较为独特,因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具有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这种优势并展开有效教学,教师除需具备较强的历史专业素养外,还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针对如何梳理历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线索问题,我们可按照历史基本要素、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历史人物的活动规律、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历史进程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历史问题的性质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更迭等进行梳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打破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定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思考历史与体验历史,进而通过细致考察与反复论证来感悟历史之美。

五、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习惯老师的“喂食”,久而久之就失去“采食能力”,学习越发的被动。在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既要学会放手,也要适时指导,直到学生逐步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让学生主动发现历史学科的规律,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说出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不怯弱,让学习更加科学、高效。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教学中,我没有向学生直接宣布“一国两制”的伟大,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探究。如果没有一国两制,如果强制接管,如果随意改变两个地方的管理策略,那么结果会如何呢?就这样,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一步步找到“一国两制”国策的背景、原因、意义等,从相关资料中找到更多的证据。历史学习有章可循,从时间、人物、过程到原因、目的、意义,从古代到现代,学生逐步理清思路,并掌握了基本方法,且能做到分门别类,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在总结的时候有所升华。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品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国家,促成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实践创新,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走进历史的大门。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