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2019-01-13 16:44吴花锐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抽象性数学知识教学内容

吴花锐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庙镇肖家小学,甘肃 陇南 746413)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针对数学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到小学数学学习的制约性,只有这样,才会减少老师的教学失误,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具体学科,根据小学数学特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主动性,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

(一)教学内容兼具抽象性和形象性

从本质上将,数学本身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逻辑思维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就是通过学习、运用形象可感的数量关系和简单的空间形态来学习一些具有抽象思维的知识,可以逐渐培养起抽象思维的能力。正是基于此,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在编写的时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应用形象化的知识表达,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能够更好的接受一些抽象的知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将数学的抽象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小学数学知识的本质仍旧是抽象的,仍旧是对数量、形态以及空间的抽象概括,但是它的表达形式是形象的,是具体可感的。

(二)学习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相互结合的特点

因为数学知识就其本质来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可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呈现出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因为数学知识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知识是层层递进和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数学知识网。在小学每个课时一般为四十分钟,在四十分钟内就让小学生完全掌握某一知识点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关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包括长方形的定义、特征、周长计算以及面积计算等内容,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些数学知识需要大概8到10个课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要想学习系统的知识就需要遵循渐进性原则。

(三)学习方法具有主动探索性和被动接受性相辅相成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其一是主动探索,即学生通过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学习,在课下能够主动的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再发现,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因此也可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探索性;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对教材知识和教师课堂讲解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所以也可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中具有接受性的特点。

三、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一)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形象性,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主观意识,教材的编写一方面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能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又要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看得进去。这不仅需要教材编写者具有足够的能力,更需要学生自身培养出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两者统一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对抽象的事物和形象的事物在主观上能够加以区分,这就要求老师解决好三个问题:(1)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既要保证教学的生动形象,便于让学生接受,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本质不变,避免出现过于片面而忘记教学的本质,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能力。(2)要保证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抽象概括。小学数学中充满了抽象的问题老师在讲解时,要保证讲透、讲明白,及时将抽象化为形象,便于学生记忆。(3)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要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数学是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才能真正掌握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逻辑,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稳步提升。

(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数学知识

数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的学习,学生才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以及学习经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接受能力非常强,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就相对弱一些,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进度的掌握总是一成不变的话,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是非常不利的。这时候就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对以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是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有很多,最主要的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导,但是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与发掘,即使是老师的传授也需要学生自己研究探讨才能真正掌握,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的学习效率是截然不同的,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主动学习、去探索、去发问,才会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影响较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充分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使教学工作更具有指向性和目标性,并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在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教学体系下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抽象性数学知识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羌族刺绣中的图案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