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2019-01-13 16:44张蕾蕾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生物资源改革

张蕾蕾

(河北省隆尧县第一中学,河北 隆尧 055350)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以课改背景为导向,旨在促进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至今,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持续三年,在此过程中,教学实践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通过教学创新实践为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学发展提供依据和动力。

一、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课时安排方面上看,高中生物课程经过改革,其每个知识模块的课时设定为36个课时。教师要在36个课时内完成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对该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前期占用课时过多而导致后期教学内容课时不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

其次,在课程资源方面,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不仅导致了课程资源的浪费,长期也将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环节,高中生物教材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具体操作实例,但部分教师未对其进行科学评估,造成“复杂实验做不了,简单实验不愿做”的后果,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教学发展均形成阻碍。

另外,在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未具备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技能,该原因可称为导致生物教学目标无法达到的直接原因。其中,某些教师不具备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意识,对于新课改的要求采取“避重就轻”原则,忽略自身教学薄弱环节,仍然依照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导致课改形同虚设。

此外,在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广大教师未形成课改发展的主人公意识,仅仅将改革当做教学任务去完成,而未对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造成发展进程放缓甚至后退的现象。其中,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师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评价等。在学生评价方面,部分教师仍存在“重成绩,轻发展”的教学陋习,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发展形成严重阻碍。

二、解决高中生物课程改革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定期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从上文论述中可知,要解决高中生物课程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在基层教学机构中,应定期举行以“交流探讨”为主要途径的培训会;培训会内容应以“生物教学经验”为主,通过教师的分享、交流以及研讨获取进一步的教学发展。其次,培训应以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体系为依据,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每个专题的具体教学计划和内容构建该培训体系;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进度、方法以及效果,并通过交流和分享提高促进教学发展,在提高师资水平的同时,有助于解决在生物课改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

(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利用不当的问题上,教师存在的难题主要在课程资源渠道的拓展、现有资源的利用以及未有资源的灵活转化等方面。首先,教师可有效利用人教网的生物栏目课程资源以及互联网上的其他有效资源开展生物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互相拓展资源获取资源渠道。其次,在生物课程教学进程中,通常会出现学校基础教具、设备等教学资源达不到课改要求的情况;对此,教师可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对于重要程度过小,但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的实验,教师可忽略不做;对于重要且操作复杂的实验,教师可尝试申请资源,或通过其他较为简易且学校条件充足的方法进行实验形式转换,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

教学评价体系应主要包括教师定期教学进度以及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要促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进程,必须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首先,在教师评价方面,可采取“标评、自评、互评”的方式,通过对教师教学效果是否达标、自我教学认识以及其他教师工作人员的评价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和促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在学生评价方面,教师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不仅应对学生学习进行直接成效的评价,更应对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为期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程在近年来的改革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阻碍其教学发展的问题,因此,广大教师必须提高教研的参与意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而促进生物课程改革的发展,从而实现课改的最终目的。生物课程作为高中重点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验性。在课程改革大潮中,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面临着师资、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新挑战。因此,要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必须针对过去的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生物资源改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第12话 完美生物
改革之路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