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材生物学实验

2019-01-13 16:44闫姝妤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探究性种子生物

闫姝妤

(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第二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观察和实践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参观、讨论以及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处理好生物实验教学生物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生物实验由“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动动手”、“实践活动”等组成。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指定的生物学变化重现出来,才能感受全过程,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这种学生实验产生的兴趣要比观察实验产生的兴趣前进一步,产生的思维效应好。因此,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生物教学中,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例如:在讲《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时,我提前几天进行安排,让学生以罐头瓶代替广口瓶,用水杯代替试管,用吸管代替导管,选取小麦、玉米、菜豆等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来复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把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在瓶中,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两瓶里的燃烧情况,再把萌发的种子按书中所示装起来,过两、三小时,往瓶中注入清水,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发生变化。用两个暖水瓶(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各插入温度计,过两、三小时后,观测这两个暖水瓶中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最终概括出种子呼吸时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放出热。课堂上,学生们很轻松地把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表述出来,相互补充、印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了解种子的呼吸作用。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其中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环节。对生物这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的前提。

首先,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自觉地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各种生物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敏锐地从事观察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全面仔细地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行为习性,获得正确的信息,归纳出生物的特征,总结其共性和个性。

其次要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观察前就要让学生弄清楚“怎么看”“看什么”。观察动物外形方面的内容,笼如:观察软体动物就要告诉学生观察它们有没有贝壳,有几片贝壳,呈什么形状;贝壳有没有外套膜,有没有斧足或腹足等等。观察动物内部结构方面的内容,例如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就应该分系统、分层次地从外到内,从前到后逐渐地看;观察呼吸系统,就先观察鳃,取鳃盖,观察鳃的结构;观察鳔,鳔的位置、开口等等。总之,学生只有对所观察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物,才能成功地观察出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结构,进而掌握它们的生理功能。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是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很强的观察力,就没有好的实验能力。

三、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实验

在常规的学生实验中,学生只要按书上的详细步骤操作,在现成的框架里填数据,再把实验目的、现象、结论等抄一遍即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模式,学生往往不动脑筋,看上去还规范,实际上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用具、方法和步骤,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从实验中真正领略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欣。而且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他们就会更主动愉快地去追求知识,更自觉迫切地去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

生物新教材就增加了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增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学生还要通过实验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想法。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探究性实验的指导上,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就拿《探究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这一实验来说,根据教学进度,在做实验的前几天,就要把做的实验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弄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认真研究假设和提示。制定的方案本着可行性原则既要简便易行,又要便于观察,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在实验前上交设计方案,教师认真阅读,对个别有问题的方案加以指导;对一些思路较正确但还不完善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完善、修改,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教师还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课后讨论题的基础上定出探究报告。因此,探究报告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探究结果可能会与预期有距离,这不要紧,恰恰可以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生物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实验的教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种子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第12话 完美生物
桃种子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可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