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简析

2019-01-13 16:44陈永健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小学生过程数学

陈永健

(甘肃省康乐县洼滩小学,甘肃 康乐 731500)

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并在课堂上进行机械训练的这种状况,要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课堂的优化,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小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的导向下,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们要潜心研究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精心研究课堂设计,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总体来讲,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兴趣的驱使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与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吻合的,我们应该在课堂设计和组织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要做好教学设计,特别是入题部分的课程设计。每一节课的开题部分是一节课的重点,开题部分如果比较有感染力,就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可见开题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情境氛围的带动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和谐的、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进而使他们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却只能被动地听讲和死记硬背,这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可取的,不仅使小学生养成被动学习、不独立思考的不良习惯,还有碍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按新课标的要求,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答案,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

三、巧妙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解决问题的需求是否迫切是关系到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素,解决问题的需求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就会越活跃。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对一些新奇的东西,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儿童心理特点,多提出一些新奇的、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因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好奇心转移到学习上,努力探求新的知识。例如,讲授“从不同角度想问题”的时候,给学生们出示了这样的问题:有一天,小白兔的妈妈让小白兔背着8朵小蘑菇送到外婆家去,接到这个任务以后,小白兔背起蘑菇高高兴兴地出发了,走在路上,小白兔感到背的东西越来越轻,就赶快停下脚步,打开袋子查看,小兔子发现袋子里面只剩下了4朵小蘑菇,因为袋子破了一个大洞,不知什么时候蘑菇就丢了,后来,小兔子到了外婆家。请问小朋友们,他给外婆送去了几多小蘑菇?很多小朋友说送去了三朵,实际上这个问题有多个答案,有可能是一朵,有可能是两朵,也有可能是一朵也没有。通过类似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感觉到很好奇,进而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当中。

四、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作为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所具有的可以“以静化动”的动态特征,可以解决数学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如,对于“圆”这个概念,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圆的认识》这一数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在一片美丽的农庄旁边,有一只狗儿被一根绳子拴在桩子上,小狗尽力想挣脱桩子,所以把绳子绷得笔直,小狗儿一会儿停下来朝主人的房屋张望,一会儿绕着桩子没完没了地跑,过了一会儿,小狗的主人从房屋里走出来,把狗牵走了。然后,同学们从动画片最后的特写镜头中,发现地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那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也就是教师在这节课所要讲的“圆”。多媒体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将圆的形成过程,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学生对于“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概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并加深了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科学为学生释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科学设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疑、质疑,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辩解,以科学合理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就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让学生自觉地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合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结语

总之,教育是变化的,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新课程、新理念也时时冲击着我们的头脑,挑战我们的已有经验,面对新课程,我们需要反思,探索,创新,需要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智慧,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在教学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那么小学的数学教育才适应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生过程数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