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

2019-01-13 16:44唐茂顺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数形题型题目

唐茂顺

(贵州省绥阳县郑场镇梓桐小学,贵州 绥阳 563302)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转变,目的在于传授给学生固定的教材知识内容,通过公式算理常规化解决数学问题。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并不注重教学内容优化调整,特别是在问题转化策略应用方面不够灵活。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一问题希望得到改善,为此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就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归类思想范畴,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学套路,而是希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因此说这种存在于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是非常具有实施必要性的。

一、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应用原则解析

传统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应用并不多,这往往导致大量教学题目无法实现优质转化,未能有效培养学生更好的题意理解、独立思考能力,导致解题效率不高。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解题教学有所改观,它希望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解题转化能力,学会应用相应转化策略。基于这一点,本文认为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转化策略应用原则应该包含3点:

第一点即熟练原则,当学生遇到陌生复杂问题时应该通过问题转化来降低问题难度,化解问题,将问题中的知识内容及题型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题型,即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多个简单的且相互关联的小问题,再对问题进行解答。不过熟练原则要求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知识把握能力,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懂得如何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正确关联。

第二点即简明原则,当学生遇到复杂问题时,主要通过条件拆分将问题中的核心内容转化为一个或多个基础性问题再进行解答。它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包括正确的知识组织架构能力。在解题教学转化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希望通过正确的知识组织架构明确学习思路,避免陷入思路误区。换言之它就是将一个核心问题拆分成多个基础性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如此可简化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吸收水平。

第三点即典型原则,学生在解题转化过程中是会遇到某些不常见的题型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这些题型转化为平时课上练习中比较常见的典型问题,再根据问题模型的基本步骤快速正确解决问题,完成解题过程[1]。

二、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应用实践

(一)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将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旧知识有利于快速解题,这是对知识内容的基础性转化,它希望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生疏的问题,通过自身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处理新问题,并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即将已有旧知识作为新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举个例子,教师给出以下应用题目:“小虎带着钱去买球,他只能买16个篮球和25个足球,如果小虎选择购买10个篮球,那么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足球?”该应用题目中所呈现的逻辑思维相对复杂,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不知从何下手。题目中没有说明小虎有多少钱,也没有提到足球和篮球的单价价格,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过往所学习的《工程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将小虎所带的总钱数作为是总工程量,将16个篮球和25个足球作为是A、B两个人单独完成工程量所花费的天数,这一解题转化就为学生呈现出了新视界,让学生利用熟悉的工程问题解题计算。此时学生也茅塞顿开,快速投入到问题解决当中,提高了该应用题目解题的效率,优化了解题效果[2]。

(二)数形结合快速求解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经典内容,它也能够被应用于解题教学过程中,例如为学生绘画线段图、示意图,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形象化,将原本复杂的代数问题实现形式上的变通,如此一来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并最终理解数学问题。

比如说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问题解题过程中,教师就用列表和画图两种方式实现数形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列表中分类归纳鸡兔数量,同时利用画图方法直观观察、分析鸡兔数量,如此就实现了对抽象数学问题的直观转化。在该教学中,教师运用到了假设思想,例如假设笼子中都是鸡或者都是兔,然后再根据鸡或者兔的脚的数量计算有多少只鸡或者兔,再结合其它已知条件进行推理换算。所以说假设思想配合画图列表直观展示方式是能够实现问题简化的,可快速帮助学生转化解题教学内容,解决数学应用问题[3]。

总结:除上述两点外,另外还包括了特殊知识一般化、化繁为简等解题转化方法策略。这些转化都迎合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且教学方式灵活有趣,可为学生带来正确的数学指导帮助与有趣的数学学习体验,保证提高数学解题效率,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数形题型题目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数形结合百般好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