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01-13 16:44梁瑞先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核心课文素养

梁瑞先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小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引言:《全日制义务课程教育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时常使用烦琐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自我阅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课堂被分割零碎,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极为有限。本文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以“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往往以标准答案作为依据。为了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而要将学习时间交到学生手上。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彻底放手,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指导方面。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改变过去语文阅读的被动状态。

第二,教师要侧重采用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关注课外阅读,但按照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教师应当更加强调课内阅读的重要性。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学好语文。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过于精雕细琢,过度挖掘课文的内容。教师不能替代学生进行分析,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文意。

第三,教师要改变以理科学习方式学习语文的做法。语文的学习和理科课程不同,应当“反三归一”。学生要经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思考,才能够有所得。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压缩教师讲解和练习的时间,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时间所占的比例。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每一课的教学时间都不应超过一个课时。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策略

(一)合理确立阅读主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确立教学的重点,以一篇必读课文为点,实现由点到面的辐射,让学生将这篇课文里的知识应用到多篇阅读材料的学习中,以解答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按照某个主题,扩展阅读范围,将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融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称象》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将曹冲作为主题,借助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延伸阅读,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

(二)在阅读中创建生活情境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在确定阅读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应当创建学生易于融入的生活情境,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应当激发出同学们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并将之融进相关的主题里。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单元的语言对阅读内容加以解析,创建与之相关的具体生活情境。[2]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对阅读的材料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并在阅读的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由此提高学生认知和感悟的水平,达到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在讲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比萨斜塔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向他们展示斜塔的图片,以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在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以后,老师可以播放物理实验的视频,让他们能够对这一现象形成深入的认识。

(三)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引导

语文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会,侧 重对学习过程的引导。[3]因而,教师不能仅仅关心学习的最终结果,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高效的阅读习惯,改善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因为小学生缺少文化底蕴,往往阅读流于表面,这就难以达到主题阅读的效果。在阅读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能够在主题阅读活动中举一反三,全面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认识到知识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结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按照不同的阅读材料明确阅读的主题,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创建生活情境,与阅读材料之间建立对话,提取材料的关键要素。借助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能够从课内材料出发,逐渐拓展阅读范围,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其他方面,由此激发他们进行阅读的热情,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核心课文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