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思考

2019-01-13 16:44谭俊铭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专业

谭俊铭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重庆 400021)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但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方式。教育部在2006年签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但在具体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仍然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境,针对这些矛盾和困境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况。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的倡导下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模式,高校都建立了以校内专家和企业专家相结合的专业管理委员会来共建专业,引导课程设置,指导教学内容。一般企业专家会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建议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不参与教学评价和技能鉴定,最多结合自己企业情况或行业情况提出意见。校内专家一般也会参考企业专家意见进行一些课程调整,并提出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意见。但大多流于“形式”,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二)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于艺术设计行业实际项目周期和规模的不确定性与学校课时段和学时数的不对等,很多社会实际项目难以在学校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大多采取在课堂进行假设项目来实施‘学’与‘工’的接轨。具体专业实践教学采取假设项目、概念设计来实施,与社会实际项目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出现的设计误区和应用效果得不到具体体现。

(三)教高[2006]16号文也明确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但实际情况是,企业优秀技师一般技能强但学历浅,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校内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足,但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学校任教实践经验少。校内教师倚靠各种短期企业挂职、顶岗实践或有限的培训,难以积累千变万化的复杂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盲教臆断,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存在‘空’对‘空’的现象。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在操作中的困境。

(一)社会实际项目难引进校。

企业的项目信息受商业保密限制,大都不愿意全权放到学校来完成。即使有实际项目放到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课时段的固定化不容易与社会项目实施时段对接。学生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同时也制约项目进度和满意度,所以社会项目引进学校最终是难以两全。

(二)学生送不出去。

作为新手的学生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容易破坏和浪费生产资料。在占用社会企业有限工作场地的同时也容易打乱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社会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接受流水式的实习学生。

(三)校办企业难落实。

学校资金一般主要都会投入在非赢利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中,具有风险性的赢利性社会业务开展都比较慎重。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在校企发展政策上受到限制,赢利与非赢利性事务难平衡。

三、对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

在设计类专业中的教学主要分两大版块,一是通识性专业基础教育,第二是专业性应用教育。通识性专业基础教育主要解决的是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常识性与基础性问题,通常可不分专业来进行通识专业教育。在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设计类专业中各专业的基本能力需求是一致的,不需要按专业进行刻意区分,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课堂实践为主。专业性应用教育是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对不同专门行业进行的具体专业教学。而实践教学中所出现的主要矛盾问题也发生在专业应用教学这个部分,所以针对这部分的实践教学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学校自主建立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设计工作室。

设计工作室对内是教学单位,对外是校办企业。工作室具有企业法人或代表人资格,直接承接相关社会设计项目,通过分解与教学模块挂钩,让学生直接在实践中学习。实行项目导师制,导师是社会设计项目负责人又是任课教师。导师根据项目具体各节点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得出在该项目中所涉及教学内容的课程学分。学分达到教学内容学分则该设计项目对应的课程则结业。通过多个社会项目实践所获学分来考评专业实践能力,这样就解决了学校课时段固化、社会设计项目难进学校、社会企业不接受无经验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困境。

(二)学校鼓励教师创办与专业设计相关的企业。

教师承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设计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进行分解出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内容。学校根据教学内容量来对教师进行工作量核算。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参与情况进行学分评价。教师是设计项目实施的管理者、企业的法人、学生的老板。根据设计项目的大小来组织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对应每个教学知识节点。学校提供项目实施设备和教学场地,不提收项目利润,但项目必须满足教学实践。这样也增加了教师引进项目的积极性,解决了学校引进社会项目不足的困境。这样双重身份的教师保持了学术原则,增加了社会实践,同时服务了社会。

学校进行社会人才需求宏观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跟踪培养任务实施进度,监控培养效果,提供培养设备和环境及后勤保障。真正把‘工’、‘学’无缝对接,突出和体现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战略,解决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困境。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专业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星.云.海》
《花月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