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旅游扶贫对策
——以宜宾市为例

2019-01-13 16:44李建春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宜宾市村落贫困地区

李建春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3)

大力推广并贯彻实施农村旅游扶贫举措,对推动农村经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02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脚踏实地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向小康社会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国家政府对农村的重视和农村旅游的帮扶。乡村镇政府做好农村旅游扶贫工作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弱势的现状,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我国减小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长远目标。

一、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1980年,宜宾市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4年以前,以江北白塔山景区带动的周边乡村旅游和宜宾县喜捷镇等区域内的“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2004年以后,宜宾市旅游政府开始侧重于春风村、佛来山、金秋湖为代表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在其中,当属于长宁县佛来山和翠屏区叙府龙芽科技示范园乡村旅游两个地区的发展最为突出。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宜宾市农村实地考察,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虽然起步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强等两大优势,这离不开宜宾市政府的正确工作方针和工作部署战略,各级领导的执行力和完成度也比较高。但是,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也出现了各区域发展不均衡,掌握核心旅游资源的农村旅游扶贫发展的比较快,相反那些旅游资源较差的农村在农村旅游扶贫中发展的就比较慢,乡镇农村在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太过追求快,从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农村旅游的长远发展,更严重的由于急于追求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当地农村旅游资源。

二、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现状

宜宾市政府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非常重视,在中共宜宾市委四届十次全会颁布《中共宜宾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广大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为了更好的研究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现状,我们通过查阅文献《2019—2023年宜宾市乡村旅游产业投资现状及市场投资专项调查报告》,通过对一手的宜宾市农村旅游市场的数据,经过科学分析,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现状。在这其中,宜宾市有51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这些村落地处都比较偏远,交通条件极差,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也很落后,极度缺乏旅游人才和优秀建设的理念,缺少旅游建设和开发资金的注入,由于贫困村落很多劳动力外出打工,劳动力的流失是阻碍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因素之一,旅游资源开发的连带性弱,辐射性窄,周边区域还未得到开发和发展。

三、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贫困地区可进入性差

大力发展旅游业,便利的交通条件更加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宜宾市很多贫困地区都是地处山地丘陵区域,通往贫困地区的大多为山间公路,景区与贫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性很差而且路程长。这就限制了游客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的进入性,让地处偏僻地区的贫困村落形成了封闭旅游资源,不利于开发和发展。

(二)贫困人口参与能力不足

旅游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制约要素就是贫困人口参与度较差。很多贫困人口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比较低,所以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的参与度低、积极性差、投入能力有限。

(三)缺乏资金、技术与带头人

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区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专业技术的支持、旅游新理念和旅游人才,旅游业对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很多贫困地区环境差、生活配套设施落后,甚至有些贫困地区地处深山地区,交通环境差,这些在开发前期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旅游环境和水平。

(四)乡村景区开发模式滞后

乡村景区开发模式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并未发展成熟,形成凝聚性和辐射性。宜宾市以前开发贫困地区村落,都是对外招商,利用核心资源收门票的旅游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比较落后和传统的,他忽略掉了线路设计、服务配套、产品开发这些在旅游产品看法上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充分利用周边村庄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这就使得传统景区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落区域的带动力不足。

四、宜宾市农村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脱贫对象脱贫艰难,反复耗费扶贫资源

近几年来,宜宾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扶贫工作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宜宾市的扶贫工作成果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宜宾市大部分农村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还有一部分个别村组、贫困户的贫困状况成了老大难的问题,这些遗留下来的个别贫困户和贫困村组的贫困状况改变是接下来宜宾市政府农村旅游脱贫工作的重点。

(二)扶贫机制贯彻不到位,致使部分脱贫农户返贫

扶贫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的条件,分别是各个部门的联动性、扶贫环节的多元性和扶贫机制的系统性。宜宾市政府做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部署,各个级别要落实政府的政策和方针,切实按照国家政策做好乡村旅游的扶贫工作,各个层级之间做好配合和监督工作,扶贫工作中,要重视扶贫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注重可持续发展,要用长远的眼光结合当地村落旅游资源的现状,做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

五、宜宾市乡村旅游与扶贫建设模式探讨

(一)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

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大力开展农家乐上,农家乐开发还有不同的模式,例如:农家园林型、果园采摘型、景区旅社型、花园客栈型、农事体验型、居民型等六大形式。目前,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主要依托城市生态园林型、景区生态休闲型、依托古镇民俗观光型、依托村落农业观光型、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型、特色餐饮休闲体验型。

(二)适合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

结合对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的问题,探讨适合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模式,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开展的时间早,拥有比较多的发展经验,结合历史发展经验教训和结果,总结出适合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切忌在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中发展模式单一,循规蹈矩,用静态的思维去落实发展模式,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模式,结合各个贫困村落地域特色和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动态的和变化的思维去贯穿整个宜宾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始终。

1.景区带动型

依靠景区质量的提升,促进周边地区贫困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服务娱乐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完备和升级,由景区核心资源辐射到周边区域,从而产生带动效应,景区带动型辐射面广,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大。

2.乡村旅游型

依靠城镇乡村、交通主干道,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例如,农家乐、民宿、采摘园。充分利用乡村特色,打造乡村旅游核心产品,注重游客深度体验感。乡村旅游也是现在旅游模式发展的热点,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更喜欢体验乡村旅游,怀念乡村特色和古朴无华的乡村韵味。

3.旅游商品型

依靠贫困农村土特产品的旅游化改造、文化产品、纪念品的设计和改造,开发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仅局限于在景区内销售,还可以采用互联网销售模式,在线上销售,有利于推动贫困村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同时提高了当地村民的劳动致富的能力。

4.复合型

复合型是指综合上述三种模式的旅游扶贫类型。例如,高县新福村、兴文县九龙山村、红光村等宜宾市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宜宾市贫困区域主要集中在乌蒙山片区和长江河谷丘陵区,扶贫工作中,乡村旅游扶贫是最有效果的而且可持续发展性较强。通过本文研究和社会实践,我们探讨出宜宾市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可以根据贫困乡村所处的地理、交通、资源情况选择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和复合型这四种模式。旅游本身有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所以当餐饮、酒店、景区、交通、商场等多项产业联动发展。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根据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的不同模式,互相融会贯通,相互影响,我们要根据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抓住宜宾市乡村旅游的特色,提高宜宾市乡村旅游的水平,需要面面俱到,多方面考虑,统一规划,根据宜宾市乡村实际情况和市场分析做出选择和判断,从而实现宜宾市旅游扶贫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宜宾市村落贫困地区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宜宾市推动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