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问题与路径研究

2019-01-13 16:44文娅运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资助贵州精准

文娅运

(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之后,贵州召开了全省教育大会,会议指出贵州“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举全省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初步走出一条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和“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打好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高校教育扶贫不可或缺,奠定国家基石

(一)高校教育扶贫: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是关键,科技需要人才支撑,人才需要教育培养,这就决定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高等教育又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国家接受高等教育人的数量,体现了国家人才的数量,也是国家人才实力的体现。落实高校教育扶贫,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

(二)高校教育扶贫:增强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对于穷人来说,“改进穷人的福利之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1。个体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和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在人际关系交流过程中更加有魅力;能够提高智力,在面对人生关键决策时能够做出合理选择;能够提升各方面能力和学历,在今后出生社会,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改变个人环境,突破社会限制,获得更多人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三)高校教育扶贫: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治贫先治愚。而这“愚”关键解决途径则在于教育。精准教育扶贫在保障大学生能够继续学业的同时减轻生活困难、鼓励学习、提升技能,以此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准教育扶贫,一方面,能够保障大学生能够继续完成学业,提升自身实力,为以后自己和家庭,甚至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促进逐渐脱贫;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贫困地区受高等教育的人群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群体落后思想观念将逐渐转变,促进积极进取和勇于开拓的自觉意识觉醒。

二、高校教育扶贫如火如荼,谱写中国故事

(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扶贫

国家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扶贫工作。2013年12月,在河北阜平考察的习总书记提到“治贫先治愚,做好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工作,必须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2。2015 年 1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4。

(二)积极落实形成资助体系

国家对贫困大学生就学问题非常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各方面的资助体系,涵盖奖、助、贷、勤、减、免、补5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家资助体系开展以来,保护了众多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另外各个省份集合自身实际情况也颁布了各项政策,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三)贵州各项资助工作开展

除了以上资助体系,贵州还开展了针对大学生贫困生的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实施办法》,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2,免(补助)学费,标准为本科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3500元/(生·年)”6。除此之外,还有贵州特色的资助项目,例如:七星关区“泛海助学行动”、“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国酒茅台的资助等,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高校教育扶贫攻坚克难,厘清着力方向

(一)学生各种问题,缺乏关心教育

很多贫困大学对于自身家庭经济困难的事实常常会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些困惑和压力,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面对自身家庭的困难产生自卑心理,难以融入同学;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面对消费水平高的同学盲目攀比,拿着补助肆意挥霍;一些同学以自身家庭困难为由,认为得到这个补助是理所应当,没有感恩之心;教师对学生也缺乏关心和教育。

(二)只是发放金钱,资助效能不佳

贵州高校大学生资助总体体现在直接发放金钱,虽然在经济上救助了一部分学生,补贴了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甚至有的学生还把剩余的补贴家用,减轻家庭困难。但是金钱的资助在学生精神层面构建起的作用不大,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富裕了,但是精神上是贫瘠的;很多同学一次性轻松的拿到几千甚至上万的补贴,不能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肆意挥霍,用来吃喝玩乐。

(三)认定依据单一,社会关心较少

细数各项资助项目,项目总数和类别繁多,但是有的项目名额少,金额少,只能填补一下学生的生活费。另外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资助和关心的较少,没有形成政府与社会合力。贵州对于大学生精准扶贫项目,以贫困卡为准,但是有的同学在自家当地难以申请到贫困卡,有的同学因为不在当地居住满三年以上,被清退;还有的因为村子贫困家庭过多,名额有限;有的大学生不具备当地小学,中学学籍无法办贫困卡;有的大学生扶贫卡已经到期,未能及时更换。

(四)贫困程度不同,缺乏因地制宜

精准扶贫和助学金等项目金额差距不大,有的项目虽然分了一二三个档次,但是一年的金额差距只有几百。但是有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同学更加困难,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家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以及天灾人祸等,不可控制因素而导致贫困家庭更应该受到关注,政策更需要向他们适当倾斜。由于贵州省各地的经济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匮乏、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等先天劣势,资助金额如果“一刀切”,高校教育扶贫的“精准”有待考量。

四、高校教育扶贫路径探究,打造美好生活

(一)注重培养,夯实教育扶贫人文关怀

辅导员和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一些精神性支持,进行积极疏导与帮助,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理解盲目攀比消费不能带来人生真正幸福。其次,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可以对贫困生进行个体访谈,正面疏导教育,积极参加活动,融入同学与班级。最后,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接受资助的学生更应珍惜国家对他们的重视与帮助,明白其来之不易,应该努力学习,学有所得回报社会。

(二)丰富形式,提高教育扶贫实施质量

不论精准扶贫,还是国家奖助学金,不能一味只发现金。首先,要增加勤工助学机会,例如:实验室助手、办公楼打扫卫生、图书馆整理工作等,促进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和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到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其次,将部分金钱转为发放有用书籍或学习卡给学生,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最后,增加贫困地区学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拓宽渠道,形成教育扶贫各方合力

首先,中央政府应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教育资助的范围,对老少边等贫困程度严重的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助与就学免费的力度;其次,创新教育扶贫模式,实行直接帮扶,保证建立扶困卡的精准程度,为贫困大学生落实更多减免政策和优惠政策,提供经费保障。最后,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关注贵州贫困大学生,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成员的多元扶贫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教育合力。

(四)因地制宜,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对接

放眼整个贵州高校大学生群体,各自出身的家庭大有不同,应准确分析受助学生需求的特点与层次,实行有差异的资助政策。首先,要告别全省一致的资助金额,设立不同的资助等级;其次,根据困难学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的收入状况确定等级;最后,拉大资助等级的差距,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给与重点资助。设计个性化的扶贫,保障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

面对成果,不沾沾自喜,面对问题,勇于出击。不断加强教育脱贫政策保障、细化各项工作、提升教育脱贫实效、拓宽教育脱贫渠道,打赢这场教育脱贫硬仗,续写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资助贵州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精准的打铁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