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新探索
——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

2019-01-13 16:44魏林林夏玉杰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课堂

魏林林 夏玉杰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新时代新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以工科为特色的广东理工学院,抓住新时代新发展的发展机遇,对全体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加以重视。学校从教、学、管三个环节入手,将思政课教育放在核心地位,坚守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强化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着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时代新人不断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路径。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背景

(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教学活动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的融合,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快速而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创新性的运用,这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对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指导式教学方式,采取标准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依托书本和教材,注重学生的听、记和考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社会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作为领航思想的思政课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思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教学活动。基于此,高校思政课要想守住意识形态的阵地,必须要进行转型。

(二)学生需求多样化

从2018年秋新生入学,00后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新成员。他们成长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00后对信息的捕捉非常敏锐,他们善于利用信息化平台,精通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思维非常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正因为网络信息渠道的多和广以及网络资源的开放性,00后有着多元的价值观,他们对思政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如果思政课教学仍然沿袭传统思政课授课方式,思政课堂仍以教师为主,采用灌输式来掌握思政课堂,不太能吸引00后的眼光,可能会被直接划为单纯的意识形态说教。如果不转型,思政课无法博得00后新生们的好感,将会变成一潭死水,无法激起思想的浪花,达不到走脑入心的目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三)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政课是灵魂工程,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阵地,要紧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1]新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新的使命,要求青年大学生有新的作为。思政部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尊重思政教育规律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性改革,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促使思政课程的理论不再显得空洞,使“四个自信”不断得到塑造,更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广东理工学院思政课教育教学新路径

(一)体验式学习新探索

在广东理工学院,理工类学科学生较多,作为高校必修课,一般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理工类学生大多追求务实,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广理思政部一直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课堂一定要讲方法,讲策略,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00后新生所展现的鲜明特征,促使思政部教师进行多次课堂摸索和课程建设,不断反思课程安排,多次进行集体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感,深化思政课的思想性。思政课教师也经常在线交流,或在教学工作中要互动交流,共同分享好的可实践的经验,成为了思政部优秀的光荣传统。

思政课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法的革新,通过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强,思路较为宽广。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也更能使教与学活动更为一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高质量的思政课堂,教师应当使教学活动相对处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里,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课堂表现应多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思政课自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思政课教学根据客观实际,灵活采用小组研讨和团队学习新模式,不再仅重视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共同投入到对某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关键时机抓住关键点,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式教育,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和理论的历史穿透力,也能引导学生更加真实。适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情景创设,通过追本溯源,拉回历史深处或者从历史脉络的纵线去分析某事某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何以可能。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历史的分析方法更全面的去认识某事某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师通过思想的启迪或者问题的提问,要不断去升华理论主题,达到夯实大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激发思想活力的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力的社会实践活动。[2]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第一章第一节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比如你是怎么看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你认为星相学决定人的运势或者命运吗,或者你认为中医所讲的“气虚”究竟是什么?通过课前思考问题的布置,课中问题的探究和课后实践环节的安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乐于参与课堂。由教师当好课堂的旗手,引导学生的浅层互动向深层互动进行转变,并全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对于怎么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让学生充分思考,需要教师们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灵活调整教学活动,比如适当留有空白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提问,比如采取小组研讨、采取互评环节等,使学生能够内化课堂知识,并形成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的能力。[3]

(二)依托智慧教室和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进行线上线下互动

平台越高,起步越快。思政部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引进高科技设备,打造思政部智慧教室。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事物,的确带给了教师们很多的新奇感。广理思政部教师的主体是青中年教师,他们也善于接受新事物和利用新事物。思政教师不断根据新形势,也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通过“智慧教室”新平台,主动探究和学习,学习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在智慧教室里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和录播,智慧教室也成为了思政精品课录播的主要场所。

基于硬件和软件条件的改善,信息平台的完善,思政课教师也在抓住转变的机遇,为打造多元化课堂,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水准,也在积极进行职业生涯的拓展。通过各位教师共同协作,打造诸如马原和概论的思政精品课程,共享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助益各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事实证明,资源越是开放和共享,就越能促进思政课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部门教师不断探索新手段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有创意。为了让各位教师都能够了解和使用信息化手段,学校和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加以培训。信息化手段相继应用于课堂中,诸如超星、雨课堂这样的软件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思政课不断成为充满信息手段的有趣课堂。经过实践的验证,思政部教师广泛接受了这些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多数学生的青睐。另一方面,教师一旦学会操作和运用,会有很多的资源和功能得到解锁,比如学情分析统计表,学生留言栏,大大减轻教师的压力,也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思政部以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主要场所,打造了诸如广理法诊、广理象牙塔、创客联盟、春秋文学社、纵横辩论会等多种实践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学生通过线上进行互动,也可以直接到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和体验。实践基地和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大大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延伸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互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储备知识和增强能力,而且让学生与思政课更加近距离,使思政课不再是枯燥和乏味的代名词。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教师进行答疑解惑,促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学与教关系新的转化,使高校思政课成为集资源、学习、教学、实践为一体的有趣课程。

(三)专题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互贯通

新时代条件下的大学思政课教育不能再简单以书本和教材为核心,思政课教师要占领好课堂这个主要阵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必须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专题式和案例式教学就成为了思政课教师两种有效的选择。

广东理工学院思政部门通过对教材多重把握,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梳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更清楚思政课专题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更好让学生学懂弄通,学懂会思。专题教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以严谨的逻辑体系凸显出理论的深度和内涵。所以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必须把握教学的思维逻辑,使教学导入活动进行的非常自然。专题教学必须做到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实用为重点,不断塑造大学生的知识框架和基础能力,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思政课的有用和思想性。[4]

案例分析教学特别适用于理论性特别强的科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内容和理论深度,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通过准备和选择合适的案例材料,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不断使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向理性认识进行转变。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由浅入深认识问题,逐渐形成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寻求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案例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我积极参与课堂,能够做到自我答疑,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三、结语

近年来,我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快速提升,一方面在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政部队伍和专业成长,在学校制度和各项安排上给与思政部很多帮助,给予教师发展一个宽阔的平台。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多方支持思政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支持思政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支持教师队伍的质量发展,为思政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资源保障、财力和物力资助,使思政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无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思政部通过打造精彩思政课,教师们理论上下功夫,采取多元的手段和方法更好进行理论的微渗透,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工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青年大学生们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实践,更好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广东理工学院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探索也会继续向前开拓,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为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使命担当的新青年!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