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2019-01-13 16:44李铭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岗位职责分类管理模范作用

李铭

(中国石油辽宁鞍山销售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0)

一、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的思考

(一)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因此,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履行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精准施策,进一步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

(二)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是应对党员队伍新变化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分公司党员队伍总体呈现积极变化。党员队伍稳步壮大,2013年—2018年新发展党员24名,新增申请入党人员40名、入党积极分子31名。高学历党员比例不断提高,2013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05名,占党员总数的74%;2018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36名,占党员总数94%,近五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党在高学历员工中的影响力凝聚力日益增大。受企业控员影响,党员年龄结构逐年老化, 2018年50岁以上党员多于30岁以下年轻党员8名,中青年党员110名成为主体力量,党员队伍出现活力减退迹象。岗位分布总体均衡,2013年一线操作岗党员76名,管理岗党员65名;2018年一线操作岗党员79名,管理岗党员63名,对比来看,一线操作岗党员和管理岗党员总体平衡,分布均匀。

(三)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是提升党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从工作中看,党员的身份是相同的,但因工作环境、岗位职责的不同,对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化。从党员自身来看,党员因政治素养、实际年龄、工作阅历、文化程度的不同,在学习教育、职业取向、价值认同、自我要求上存在差异。

二、实施党员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适应经营环境复杂性,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定型分类。

作为地市公司,机关部门强化管理服务,经营部和加油站重在执行落实。二线党员人数只有6名,结合实际由机关党支部进行双重式管理。

(二)坚持党员身份一元性,强化政治建设,保持政治本色。

一是补足精神之钙筑党魂。

二是树立清风正气促廉洁。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强管理。

(三)遵循履责表现多样性,实施分类管理,保持先锋本色。

一是搭建平台,助在岗党员兴“业”。

二是以人为本,让退休党员发“热”。三是亲切关爱,为困难党员送“暖”。

三、实施党员分类管理的初步成效

通过近一年党员分类管理的探索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初步成效:

(一)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

实行分类管理,前提是做好党支部的分类定型。按照区域和功能,以贴近中心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党员为原则,科学合理的为支部分类定型,有利于党支部对党小组管理、对党务力量的配备,更好地促进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监督等政治功能的发挥,深化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广泛开展。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无论是管理岗还是操作岗党员,无论是在岗还是离岗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都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性特点,党员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成为共同的目标。党内活动由过去单一的、不分岗位职责特点的低效组织,转变为贴近党员职责和岗位实际的多样化运作。“机关党员挂站服务”、“党员站经理每天加油一小时”、“5+X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较大提升。

(三)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进一步推进党员分类管理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党员分类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和延续性很强的基础工程。在进一步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中,应当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持标准,分层分类。在推进分类管理工作中,既要严格坚持党员身份一元化标准,又要对党员按业务特点、岗位职责进行划分。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做出进一步细化,比如依据年龄、性别、特长进行再划分,通过各个层面各有侧重的积极探索,以党员身份一元化突出政治建设,以作用表现差异化体现精准管理。

二是建强支部,做好保障。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加强党员管理与建强党支部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要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对党支部合理定型、科学设置,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建好“共产党员之家”阵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学习教育方式,严格落实支部工作制度,健全支部工作机制,保障党务活动经费,为党员分类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创新载体,发挥作用。结合党员群体特点、岗位职责要求和能力特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活动载体,以服务中心工作和服务职工群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各个层面设计出独具特色、具有示范性的活动载体,注重项目化管理和品牌化塑造,在党组织搭台,党员唱主角、职工共享的创先争优实践中,使组织强起来、党员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

综上所述,加强党员管理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是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根本途径。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转型升级以及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党员管理的手段、方法、途径也要不断创新,分类管理,有的放矢当是应有之义。只有精准施策,科学管理,才能以党员管理的质量提升牵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岗位职责分类管理模范作用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人民银行基层支行岗位职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收银员的岗位职责及提高方法
分类管理 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对西部医学院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的思考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能否起模范作用要看客观环境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动机纯正才能充分发挥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