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宣传教育策略探讨

2019-01-13 16:44梁丹丹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藏品博物馆

梁丹丹

(辽沈战役纪念馆,辽宁 锦州 12100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各行业的应用手段,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理解信息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渠道,使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化。随着这种社会各行业共有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博物馆也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将网络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本身的特性紧密结合,以新的战略实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网络环境下,博物馆的发展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博物馆发展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博物馆的宣传和教育功能概述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单位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即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具有保护、收藏、发掘、展示的作用,不仅能够展现人类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一直发展到现代的步伐,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同时也能以物质为载体体现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尤其是精神文化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丰富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现代博物馆内收藏和保护着人类发展历史上各种弥足珍贵的物质财富。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现代博物馆是一类文化内涵丰富、底蕴充实的文化机构。当前,博物馆在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推动人民道德修养的培育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些作用的发挥依靠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在实际展览过程中是否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想要将博物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充分结合博物馆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还要与时俱进地采取一些措施。

二、“互联网+”时代给博物馆宣传教育带来的益处

(一)网络资源对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推动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淘汰了以书报杂志为主的阅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可以多种形式展示,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并且相比传统的参观模式,线上资源能更真实全面的展示文物的风采,进而体现博物馆在宣传方面的价值。作为文化传播功能的组织,博物馆也是一种媒体。应当借鉴网络媒体的成功之处,引用网络技术,给博物馆做出具有文化传播和教育服务的网络平台。

(二)能够实现展厅数字化

另外,博物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展厅的数字化展示以及数据的管理和交换,更好地为参观者提供现代化的服务。“互联网+”时代下的博物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提升了博物馆藏品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实现网络化的沟通交流。同时,依靠网络媒体平台,我国的博物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加深了联系,扩大了文化知识的共享范围,这种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成为我国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向。

(三)优化宣传方式是广大人民的实际需求

生活水平的提升伴随着人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但是处于工作生活的原因,进博物馆参观的很多时候不能实现。且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也不加以改进创新,缺乏推陈出新,吸引游客的能力。降低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达不到博物馆宣传文化的目的。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对博物馆的定位过于高尚,表现出来与普通群众的精神层次有很大差别,让人们对博物馆敬而远之,拉大了与群众的距离。因此,要通过更直白易懂的宣传方式使其在听讲过程中学到科普知识。

三、博物馆宣传教育中互联网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工作互动性不足

部分博物馆虽然尽力利用新媒体进行了宣传工作,但对宣传工作做得较为片面,只注重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和展品宣传,忽视了博物馆藏品的知识和文化层面的宣传,在教育层面显得苍白。部分博物馆虽然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网站,但缺乏专人管理,导致更新频率低,博物馆与公众在线交流的频率较低,使用率的降低削弱了新媒体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宣传工作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博物馆需要懂得新媒体运营、市场营销、参观者的心理、博物馆衍生产品的外观设计、藏品专业知识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出现老龄化,不能与新媒体对接的问题,使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和其他工作受到制约。

(三)宣传工作参与性不足

部分博物馆的宣传并未考虑观众的需求,在博物馆的参观路线设计、藏品的陈列、出版物及网站宣传缺乏科普性,内容翔实丰富但排版复杂,使观众无法便捷快速地浏览想了解的内容,不重视参观者的意见及建议,无法提供符合参观者要求的个性化服务等。

四、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宣传教育策略研究

(一)提高对新媒体宣传工作的认识

认识到博物馆宣传的重要性既是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前提,也是博物馆各项工作落实的基础依据。展览的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藏品的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宣传教育的有效方式。博物馆不但要重视收集藏品、展品陈列、布展等工作,还要重视新媒体教育的作用。部分博物馆仍采用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社会教育功能难以发挥。因此,博物馆应将新媒体的运用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达到社会价值及教育功能实现的目的。

(二)开发数字博物馆

“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要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效率和水平,就需要博物馆充分的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博物馆。所谓的数字博物馆就是要建立一个线上的能够基本还原和模拟真实博物馆的智慧展馆,在创建数字博物馆的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将馆藏的各类藏品和历史信息资料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展览。为拉近真实藏品与人们之间的距离,必须要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和3d技术对这些藏品进行立体化的展示,并且在展示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应的讲解短片来加深人们对这些藏品的认识。

建立数字博物馆还能够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这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知名博物馆均已建立了网上展厅或数字展馆,在这方面国内博物馆仍有不足,需要持续提高展览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数字博物馆不应该仅仅只是资源的数据化,还应该达到更深层次,数据要场景化、场景要网络化、网络要智能化,建设智慧博物馆提供更优质宣教服务辐射更广范围人群,让更多的人从走进场馆转变为把“博物馆”带回家。

(三)加快建设博物馆信息资料数据库

博物馆在开展宣教活动的同时还要创建相应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对各类文物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打破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地域限制。各个地方的博物馆在藏品分类和各类信息资料上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也就使得地方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会受到范围的限制,但是通过创建信息资料数据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各大博物馆藏品资源的信息整合与数据分析,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络随时随地的免费获取更加全面和丰富的信息资料,更加体现了博物馆宣传教育的社会性、公益性。

(四)强化博物馆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学习机制

博物馆作为公众教育机构,宣传教育的对象是社会大众。但是很多博物馆在实际的宣教工作中仅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简单向观众复述陈列展览信息,单向地向观众直接灌输藏品信息等。公众个人认知背景的差异导致难以认同和消化这些单向输出的知识信息,公众自身的参与性减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和创新这些知识,进而使博物馆的公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借助新媒体强化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充分、快速的互动交流,实现博物馆和观众的双向信息交流有助于公众获得知识学习的帮助,强化认知学习的效果。利用平台上的即时问答功能,博物馆能迅速了解观众的建议及需求并迅速跟进、及时解答,提高了宣传教育中知识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有效避免传统媒体宣教工作中常见的时滞性,实现知识的快速传播和宣传教育的深度价值挖掘。

(五)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色

在实践中,每个博物馆在馆藏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所以,每个地区的博物馆都能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馆藏情况开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展览活动[5]。对此,首先我们要对博物馆的馆藏特色进行深入的发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博物馆的建立遍及我国大江南北,在各个省的首府有全省性的博物馆,而各个地级城市也都依据其地方特色开办了博物馆。这些地方上的博物馆在建设时都应根据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深入开发自身馆藏资源。如举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开拓博物馆的特色发展道路等。由此,博物馆才能在拥有特色鲜明的馆藏资源的前提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其次,利用好现代化技术,通过新技术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宣传。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宣传。针对目前在互联网建设方面所出现的博物馆网站点击率较低的情况,博物馆需要加强官方网站的建设。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新的沟通方式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电话信箱等。为参观博物馆的人民群众提供意见反馈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能增进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情感,推进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结束语

2015年颁布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由过去的“研究、教育和欣赏”变成“教育、研究和欣赏”。未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必会得到更大发挥。而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模式,能够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应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网络窗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整体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藏品博物馆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推进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