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01-13 08:41王晓娇
魅力中国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主观赏析美的

王晓娇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川流初级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6250)

众所周知,人类的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美的事物的了解,以及不断对美的感知实践得来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获取方面就是校园教育体系的审美教学,因此,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审美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想象、感知、创造与体验来深入了解音乐的审美优势,使学生树立真正的审美观念,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赏析与体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就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音乐这门学科的感性魅力,在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创新的思维看待音乐的丰富内涵,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待音乐的发展趋势,以多元化的方式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仅仅是放松身心,增强爱好,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学生也兴致缺乏,整体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然而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使得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削弱,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各个科目的深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身临其境,不仅要用耳朵感受音乐,还要用眼睛、咽喉、皮肤去感知,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先进多媒体,并结合信息科技的前瞻性,对学生进行前瞻性的情境教学。例如,教师设计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了解交响乐演奏的相关乐器,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著名交响乐团的演出视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聆听交响乐演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乐器的音色,再睁开眼睛,观察交响乐团中出现的各种乐器,找到自己听不出音色或不认识的乐器,向教师提问。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是交响乐团中的一员,想象自身正与乐团一同演奏,从而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特点,提升基础审美能力。

二、主观教学,培养审美感知力

主观教学,即利用学生主观的思维去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先以自身初级的审美能力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主观思想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是审美能力中最基础的部分,想要提升审美能力,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对聆听美的耳朵,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时代特性,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例如,教师先向学生播放《彩云之南》这首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讲述在这首歌中“听”到的景色,说出这些景色是如何利用歌曲曲调表达的,为什么这些曲调会让人心中生成云南的美好风光,学生首先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进行了主观感知,再由教师的引导理解了音乐的美感,从根本上提高了审美感知能力,对审美能力的总体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赏析教学,提升音乐创造力

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三步,就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所谓音乐创造力,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专业的音乐创作,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特性联想到生活实际,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更好的展现自我。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音乐赏析教学,让学生自行分析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感,为人们提供生活的充实感,以及对思想和心理的积极影响,例如,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播放《鸿雁》,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音乐的主题、情感与意境,学生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学,便能够轻易感受到《鸿雁》中所展现的草原风光和草原文化,进行充分的乐曲赏析,此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积累,画出《鸿雁》中的意境,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以通感的方式巩固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结论

审美能力不仅作用于艺术门类的学科中,也作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字、图像知识的通感认知,音乐教学便是以听引发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提高,非常适合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主观赏析美的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