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学科中高段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9-01-13 08:41张会玲
魅力中国 2019年36期
关键词:编者习题文本

张会玲

(河北省定州市塔宣村小学,河北 定州 073000)

文本的解读是做好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解读正确、到位,教学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反之亦然。如果仅仅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解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从多个视角进行解读,能够更加全方位地了解文本,更加有利于对文本进行正确地阅读和理解。

一、立足作者角度进行解读,明确创作意图

作品是反映作者写作本意的载体,从作者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能够更加准确地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文章的本意。这样十分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确定解读的重点。例如《生命生命》一文,作者通过三个小故事,将生命的意义展示了出来: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让生命的价值变得无限。从表面上看,文本只是说几个小小的故事,其实,通过解读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视角进行理解,将自己当作作者,可以这么想: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样就能够更加把握到文本的本来意义。

二、考虑编者视角进行解读,揣摩编排目的

仅仅从作者的视角进行解读时不够的,还应该摸清编者的意图,从编者的视角出发,对文本进行解读。特别是在导读、自学提示、课后思考题等地方是编者意图体现的地方。一是根据导语对文本进行整体解读。每个单元的导语是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导读语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解读。例如《挑山工》一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的编排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要多一倍的情况下,反而先到达山顶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读感悟,充分体验句子蕴含的深刻含义,以达到课文编排的根本目的。二是根据课后习题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课后习题编者意图集中体现的主要部分,它将教学的关键都集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根据课后练习来揣摩编者的意图。同样以《挑山工》为例,从课后习题设计了可以看出。这些习题主要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关键点:一是语文能力训练,能读会背,积累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二是学会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属于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课后习题的编排,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三、从学生视角进行解读,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文本的解读必须站在学生视角进行考虑。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应该摸清学生的知识现状,明白哪些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就能够解决的,哪些是必须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师都应该做到胸有成竹。因此,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采用抓重点词句、对比等方法,体会“向导”的思想感情變化。因此,教师在解读时应该心中将学生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视角进行考虑。

四、略读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一)给足自学时间,训练概括能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而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编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略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怎样进行略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个体阅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二)巩固学习方法,教师适时指导

略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怎样进行略读,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让学生在略读课文中掌握品味语言文字、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作者思路等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方法的学习和积累,在略读课文中时间运用、不断巩固,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母的。虽然略读课文提倡学生用自己习得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引导、指导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投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有所获。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帮助,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用足“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

人教版教材中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四)注重前后联系,具有瞻前顾后的意识

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不仅体现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和人文内涵,还应发挥出规律总结的作用。在小学中段与高段的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合而成,它们虽然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因此在教学时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而言之,文本解读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相同的文本在不同人的解读下其结果是不尽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从多个视角进行文本解读,从作者视角解读,体会文本本来的意义,从编者视角解读,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视角解读,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语文视角,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只有这样从多个视角考虑,才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解文本。

猜你喜欢
编者习题文本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编者有话说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作者·编者·读者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