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2019-01-13 08:41吴春美
魅力中国 2019年36期
关键词:微课课文信息技术

吴春美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长洛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100)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教学中总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十分的枯燥,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听课状态中,长期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会逐渐消退,很难感受到语文课程学习的魅力及价值。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则完全不同的,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同时,使学生主动听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深入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媒体素材是丰富多样的,借助多媒体素材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非常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目前常用的媒体素材一般有文本、图形、图片、声音、视频及动画等方式,这些媒体素材都具有直观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特征,能够最直接的激发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究欲望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合理选择媒体素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进行欣赏、感知,挖掘学生潜在学习动力的同时,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观潮”课文时,为了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课前在网络中搜集与之相关的观潮视频,并选择壮观的背景音乐,并让学生进行生动的朗读。相信通过直观视频、壮观音乐及生动朗读三者的完美结合,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观潮的队伍中感受钱塘江的奇特、壮观,体会文章中词语、句子的妙用,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对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合理进行翻转教学,处理教学难点与疑点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会存在教学关键点、难点与疑点,通常会局限学生的理解。为此,老师可以借助微课功能来进行翻转教学。微课时间较短,一般只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并且一般是在课前提供给学生,符合先学后教的先进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师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会更为有效,能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并且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使得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与高效。

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时,此篇文章采取的是虚拟结合的描写方式,想要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知作者的创作思想,老师可以将“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设为教学关键点,以此为依据来制作微课。微课制作时需根据此篇课文虚拟结合的描写技巧,采取对比的制作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和动画先呈现小女孩每次擦亮火柴看到的景象,再呈现小女孩在新年钟声下冻死于街头的景象。此种对比呈现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浏览微课后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及震撼,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相信通过此种形象的课前微课、课中师生沟通与点拨,必然可以顺利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和疑点。

三、借助信息技术,强化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众所周知,生活的延伸就是对语文学习的延伸,生活范围都是语文学习的领域,想要让学生意识到此点,就需要老师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更为宽广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将语文学习成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强化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课文时,老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在网络中查找与“花生或落花生”相关的信息,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眼界,更为深入理解与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此外,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可以设计以“探秘”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能主动发现为什么花儿一般会在春天开花;为什么雨后彩虹会出现;为什么水会结冰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学生会设计一些自主创作活动,并会将研究过程与结果分享于同学与老师。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能使学生由课堂迈向现实生活,并将生活呈现于课堂中,能实现强化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目的。

四、注重课外延伸,扩展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毕竟有限,需要借助网络的多元化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学前和教学后,老师都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搜集与文章相关的信息,掌握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更多信息,既能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带来的教学优势是不计其数的。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将两者的融合渗透于教学各环节中,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微课课文信息技术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