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材研究现状

2019-01-13 16:44陈柯如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音乐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陈柯如

(台州市灵石中学,浙江 台州 308020)

一、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起步时期

1925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本高中音乐教材是丰子恺编著《音乐的常识》。1932年国家教育部指定了第一部《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高中音乐教材正式的开始起步和建设。规定了教材内容要设计声乐演唱、音乐欣赏以及音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三个方面。同时规定,每周必须保证一个小时的音乐课安排。学习内容主要遵循西方的教育形式和知识技能体系。如:选唱卡农、fuga“各种繁复转调之乐曲”而对于本国音乐仅提到过“戏曲”二字。1936年、1940年、1948年又分别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但实际修订上并没有实行《标准》中所规定的的全部内容。建国初期,1950年,国家颁布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强调了高中学生在高一阶段按照每周一课时的标准开设音乐课。当时的普通高中都没有正规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配的音乐教材。两年后,国家教育部在《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中又规定取消了音乐课,每周仅有1小时的音乐活动。全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状况是开课率低,城乡差距大,对音乐课程价值的认识普遍不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

二、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发展时期

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国家的全方位发展,高中音乐课程在我国第七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发生了变化。美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音乐教育得到迅速发展。1995年,国家颁布发行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其中规定了音乐课课时为34学识,从此结束了建国以来音乐课程长期处于空白的状况。1996年3月26日原国家教委基教司颁发的《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计计划(试验)】通知中,艺术学科首次被列为高中必修课。在此大纲的指导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普通高中音乐教材》(全一册,1996)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王安国主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艺术欣赏音乐》(全一册,1996)2000年9月起,该教科书随着其他学科的新高中教材扩大到全国作为高中音乐课必修教材。这一举措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成部分。体现了高中课改在艺术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001年,国家教育部又颁布《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等文件,提出音乐教材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音乐教材的编写也日益规范化和科学化。2003年,我国开始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要求新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003年4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的颁布,(新课标)课时由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54课时。采用多样化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从以往的“欣赏”一项教学内容变为六个模块,分别为①音乐鉴赏;②歌唱;③演奏;④创作;⑤音乐与舞蹈;⑥音乐与戏剧表演2003年,教育部确定由北京、长沙、广州三家出版单位同时编辑出版,高中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2004年新课标下的教材问世。国家出版发行了湘版音乐教材、人音版音乐教材、人教版音乐教材以及花城版音乐教材。2005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教科书全国推广。自此我国迎来高中音乐教材空前发展的高峰时期。对我国高中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性质分析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标准”。因此要分析《音乐鉴赏》教材首先要对现行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分析和了解。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脱节的问题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高中音乐课程在整体基础教育当中的薄弱地位也没有得到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多课时少,一般学校都安排在高一或者高二,一学年完成,每周一节,有些重点高中甚至每两周一节。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在这样的一个现状下,更着重于一种情感体验教学。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道德感进一步加深,情绪更加稳定,自我调控能力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高考压力导致高中学生的情感变得压抑与克制,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得到限制。这样一来,加强情感、审美教育就更有必要了。因此,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改革,推进美育发展,是当今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教材的编写理念

高中音乐鉴赏把课程定位在了“鉴赏”这一层次。鉴赏与欣赏不同去。欣赏是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代表了一种审美的态度。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方面,鉴赏更适用于高中生。能够满足高中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的这一理念,即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也是对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具体实施。新版《音乐鉴赏》教材一改之前片面强调音乐所具有的政治思想内涵,突出了音乐本身的艺术美,扩大了音乐的创造空间,优化了内容结构,将技能融入于音乐学习中。

四、对教材的评价

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音乐从唱片和无线广播时代的有限传播到被电视,随身听,手机音乐客户端等媒体推到传播的无限。使得我们的孩子了解音乐熟悉音乐的程度可能比我们老师都要快速和全面。他们自主挑选他们认为好的音乐。不一定是音乐教育的主流内容。导致有大部分学生不爱上音乐课因为他们认为教材编的不好的原因归结于作品太老旧,不是他们喜欢的歌曲与音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流行歌曲作为切入点导入到教材内容上。

教材的顺序性和连贯性的安排非常不适当,单元之间彼此缺少关联性,难以循序渐进教学。教材难易程度差距太大,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艰深。由于课时限制,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难以取舍。很多时候一首曲子都没有时间完整聆听。

猜你喜欢
音乐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