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错误社会思潮的危害及影响

2019-01-13 08:41祁小平1
魅力中国 2019年36期
关键词:思潮信仰错误

祁小平1,2

(1.陕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2.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社会思潮按其性质又可分为反动的、革命的、中性的、错误的。每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现实、政治背景、文化基础、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历史逻辑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各不相同,所坚持的指导思想、选择的发展道路、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念、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迥异,各类社会思潮对民族国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尽相同。在此,将那些不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不合人民自由幸福目的,侵蚀民族国家认同,影响主流价值观念认同,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产生或加剧社会矛盾,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利于社会长足发展、不利于人得自由全面发展、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于人与人和睦相处,造成思想混乱、信仰缺失、道德理念滑坡等的社会思潮或社会思潮中不利部分称为错误社会思潮。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国际化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社会的互动和交融,各国势力的不均衡,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同,不同国家在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的竞争不断,各种社会思潮也此起彼伏,激荡涌动。新时代条件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社会思潮具有更加复杂的面向和特征,一些社会思潮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目的意图,甚至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在思想领域和现实领域造成严重危害。

一、错误社会思潮在思想领域造成危害

新时代条件下出现的错误社会思潮以错误的历史观、认识论的基础上在思想领域造成严重危害。

(一)错误社会思潮削弱民族国家认同

当前涌动的部分社会思潮,直接冲击民族国家认同。如狭隘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也称为极端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如历史上曾产生极大危害的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殖民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往往挑起战争、发动一些恐怖事件、做出一些对民族稳定、国家安全极为不利和危害的事情。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极大的削弱民族国家认同。还有近年来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学领域、影视领域等利用各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专门以丑化、诋毁、嘲弄、妖魔化的形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抹黑和恶搞,打着理性思考的幌子对历史进行重新评价和解读,混乱人的思想、蛊惑党心民心,涣散民族共同体凝聚力进而削弱民族国家认同。

(二)错误社会思潮攻击我国执政党的合法性,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质疑,弱化主流意识形态

19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迸发,亿万人民水深火热,仁人志士热血沸腾,积极探索,寻求出路。从林则徐、魏源的放眼看世界,李鸿章等率领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一次次的失败没有打垮中国人的脊梁,更加鼓励更多的有志之士积极探索和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也曾遭受了巨大的挑战,经过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政治界等领域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爱国人士经过数次论战,经受住理论的抨击和实践中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各种学说相互激荡的历史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和信仰。在这一伟大理想的指引下,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成功。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取得合法的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毋庸置疑。而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各种方式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或演绎,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说成是偶然的,割裂历史的整体性,夸大部分或局部的意义或作用,过分强调事物的现象和一般的经验,将历史事件、事实移挪到其它时空条件下进行猜想或推断,得出一些不合乎历史的观点或见解,并用这种观点影响或蒙蔽群众,尤其对青年一代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严重危害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三)错误社会思潮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这一要求是对每一名中国公民的明确要求,是在承认人的社会性的基础上为人类自由平等而努力的核心理念。然而,如:民主社会主义、个人极端主义、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和践行影响极大。民主社会主义在价值理念上,将自由、民主、平等放在同一天平上,认为实现自由,就能实现民主和平等。个人极端主义、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过分夸大个人、自由和金钱,忽视文明、公平、正义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和践行造成极大消解和危害。

总之,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国家稳定健康的发展,各民族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是对政府、制度的认可;政策、法规的遵守;对道德、文化的维护和弘扬最重要的表现。错误的社会思潮削弱民族国家认同、攻击我国执政党的合法性,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质疑,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消解核心价值观念,进而使部分党员出现思想混乱、信仰缥缈、价值动摇、理想真空等现象,影响在人民群众中的思想引领作用,鼓吹西方生活方式,混淆人民大众的是非观念,在思想领域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理性审视错误社会思潮在现实生活中造成的危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是引领行动的灵魂。思想混乱即认识不清,认识不清难以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对行动无法进行有序的指导。各类错误社会思潮在人们现实生活中造成严重的问题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错误的社会思潮败坏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形成与信仰、理念、价值趋向、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它是某一社会人民所信仰和所崇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一种外在体现。正是因为社会思潮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意识或思想倾向,是形成和影响社会风气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引领社会思潮、抵御错误社会思潮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利己主义、虚无主义等。拜金主义者对金钱盲目的迷信和崇拜,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的,而且主张一切服从于金钱。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驱动下,人们以拥有金钱的数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争相攀比。“福建土豪堆钱山嫁女,还送保时捷和别墅”[3]“晋江再见天价嫁妆3亿破福建记录”[4]、“黄金新娘”等这样明目张胆的以金钱作为地位和身份象征、攀比的事例屡见不鲜,面对这些社会现实,有惊叹者、有悲叹着、也有捶胸顿足者,部分网友直呼“抢银行不如娶晋江新娘”、“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等等。可见错误的社会思潮不仅极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而且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造成极大影响。互联网日益普及、多媒体、自媒体发达,人们能很迅速接收各种信息,各种思想传播速度乘次方加快。在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现实下,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使很多人丧失理性,思想混乱,道德滑坡,信仰渺茫,理想真空,社会风气急转直下。

(二)错误社会思潮造成部分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实践的结果,但由于信仰缺失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在一项“当今中国十大社会问题:“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症”、“习惯性怀疑”、“炫富心态”、“审丑心理”、“娱乐至死”、“暴戾狂躁症”、“网络依赖症”和“自虐心态”。”的调查中显示,信仰缺失列于这十大社会问题之首,占被访问者比例的55.3%。”[5]而“58%的受访者认为,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折射出他们的“权位观”错位”[6]是造成官场信仰危机的最大缘由。中国官员中绝大比例是共产党员,官员信仰缺失与共产党员信仰缺失概念几乎是一样的。王林的发家致富史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这一现象。官僚主义作风、官本位思想、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党员忽视其责任和义务,行动上与共产党人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背道而驰,展现了人心自私的一面,也败露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受到错误社会思潮影响的事实。例如:三鹿毒奶粉事件、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地沟油、毒豆芽、毒韭菜、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无节制的从自然中索取、化学物品的过渡使用造成白色污染、重金属污染、雾霾、局部水体污染、滥砍滥伐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次生环境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思想观念引起的道德滑坡不无关系,与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关系密切。

(三)错误社会思潮加剧社会矛盾、涣散党心民心

文化发展、社会进步、资源不均等都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矛盾,凝聚人心、凝聚全社会力量是化解矛盾的基础。自中国确立公有制以来,主张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妥善处理个人利益。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关系已成为人民生活和行动的准则。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使部分党员干部信仰淡薄,精神颓废,自我放纵,私欲膨胀,社会责任感缺失;在现实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不作为、不解决人民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丧失社会公德、加剧社会矛盾。如:上访、强拆、暴力事件、暴恐事件等增多。习近平说:“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甚至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想法,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巧取豪夺的手段。”[7]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亦成为社会矛盾的激化导火索和党心民心背离的离心机。

猜你喜欢
思潮信仰错误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在错误中成长
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