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2019-01-13 01:29顾留元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维能力语文教学

顾留元

【摘要】初中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否则学生在语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应用上就会出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深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进行提炼和升华。第二,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训练学生在特定学习环境下的思考能力。第三,教师要注重课外延伸,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进行发散。本文将结合这三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初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初中语文课标的最新要求,初中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语文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写作创造能力。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学习一些其他学科不具备的软性知识,其所需要的许多能力是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通过讲课方式的优化、授课内容的优化来逐渐培养的。本文将结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师上课的情境创设、学生的课外延伸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得合理与否对学生思维能力能否得到培养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合理的语文教育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字词知识,更包含着学生深层次能力的优化和提升。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显性教学目标往往不能够细化,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不能做到学生能力实质性的拔高。或者说,关于学生能力优化相关的教学是被忽略的。这就启示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讲老舍先生的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不仅仅要包含这一课生字词的内容,也不要仅仅简单地帮学生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感受到文学大家老舍先生的文学情怀和描写手法。在精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分析老舍的文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勇敢发言。教师可以聆听学生的发言和分析,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学生的理解是否到位。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表达、自我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拔高,提升自我表达能力、文章鉴赏能力,还有语文的基础语感。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试着用老舍先生的笔法进行仿写,进而通过阅读名家著作达到提升自我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巧妙情境创设,打造生动课堂

学生的语文综合思维能力很大一方面来自于教师为其打造的生动课堂,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语文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是相对发散的,此时其与语文相关的能力和思维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的情境创设而提高。实际上,语文是需要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学科。在相对生动的课堂里,学生可以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获得更多的个人体悟,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又有哪些创设情境的方式呢?我想还是很多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能够反映课文情境的相关多媒体内容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大致的情境了解。其次,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情境描述,或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讲述自己积累的故事和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自主交流,或者让学生自己表达一下对于课文相关情境的感悟,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分享相关的经验和经历,或者是分享学生自己搜集的课外知识。当然,情境创设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文,还可以是教师在作业和试卷里遇到的文章。例如当学生在理解试卷中某个诗歌出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指引学生体会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鼓励学生联系一下这首诗歌的作者处境,从而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再去理解诗歌的含义就只需要保证诗中字词过关。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作为一篇古文,其重难点不仅仅在于文章字词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这篇古文的创作背景与现代也相隔很久。因而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思维,教师首先应当着重训练学生对当时时代环境的感受能力,更要训练学生对作者陶渊明独特情怀的感受能力。首先我们知道,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末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黑暗,民生凋敝,官员贪腐。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个人知识或者查找的资料,为学生阐述陶渊明的个人品格和思想态度。实际上,陶渊明在年轻时是胸怀大志的,只可惜他的仕途不畅,又深感当时东晋王朝的官场黑暗,社会的动荡,因而对避世隐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个人思想也充满了对自由淡泊、平静安闲的追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思想体现最浓的作品之一,因为这篇文章里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隐逸世界,这个小小世界里的一切是陶渊明个人所追求的境界,充分反映了陶渊明避世隐逸的理想。当然从这个故事的结局来看,这个武陵人,他“诣太守,说如此,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希望这个隐秘的世界能够长久保持下去。总之,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渐渐了解到作者的心理状态,必定可以获得良好的理解。这也启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普及必要的文学常识,这样,学生再次遇到相似作者的文章时,就能够联系前例进行类比和品悟。

三、科学推荐读物,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初中语文拥有比较强的综合性,其学习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内,学生并非总是呆在课堂里,如果能够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课外爱好连接起来,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素质培养便获得了一个新维度的开发空间。初中教学课标中强调的这些语文思维和能力,诸如学生的理解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感、学生的想象力等,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这就启示教师可以采取同作者文章荐读、同主题文章荐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补充。

正如高尔基先生所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初中生更是如此,初中生需要足够的阅读量来反馈课堂所学,需要足够的阅读量来辅助语文素养积累。通过阅读名家作品,学生能够获得更佳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历史素材,学生能够拓展语文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一方面让学生对鲁迅的思想感情有更加真切的体会,另外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我的认识,相信有不少学生在这本书的阅读中体会到鲁迅先生生活那个年代的人情风貌和社会状态。当然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去阅读民国文学家的个人传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同理,也可以在学习了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后,推荐学生阅读当代文学家余秋雨先生的其他作品,特别是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其中不但蕴含着作家的各种体悟,也含有一些适合中学生获得的哲思。

四、总结

语文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常常需要教师从课上到课下的关心,更需要教师及时积累有用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经验。但究其根本,这些能力的培养仍旧是新课改倡导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体现。如果教师能够时刻保持素质教育的意识,逐渐积累教学技巧,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便可以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何琴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2]叶美容.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思维培养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17(27).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思维能力语文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