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鸿沟的发展形态解析网络阶层分化

2019-01-13 09:50孙帅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鸿沟分化阶层

孙帅

摘  要  剖析数字鸿沟影响下的网络阶层分化,探究数字鸿沟问题的发展形态,并解析网络阶层分化的原因。

关键词  数字鸿沟;网络社会阶层分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081-02

1  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发源于20世纪数据技术变革过程。它的典型特征是数据技术推广至各国,在差别化的区域、社会阶层中得以流传应用,由此引发数据资源配置失衡、阶层分化等情形。1984年,世界电信发展委员会对外公布《失去的链路》文件内容,当中声明电信基建条件如若不足,势必掣肘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建设步伐。

數字鸿沟可以透过下述维度加以呈现:首先是“数字”,即受众在数字化条件下带来的信息不均等的差异;其次是“鸿沟”,即差别,差距;再次是比较,即信息掌握的差别和差距是不同人、地区、国家间比较出来的;最后是程度,即数字鸿沟问题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仍有愈加复杂的趋势。即数字鸿沟是一种在不同国家、地区和受众间,使用网络技术、获取数字信息等方面存在差距,进而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

2  数字鸿沟在网络时代不同发展时期的形态

中国开展互联网建设期间,配套基建、数据技术不断进步,载体环境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而与此同时,数字鸿沟同样围绕线上建设的各阶段,呈现出差别化的周期特征。

2.1  数字鸿沟产生初期下的阶层分化

在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初期,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以及财富占有、教育水平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直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为2.98亿,互联网普及率22.6%。在此阶段下,能否安装网络基础设备和接入网络成为我国的“第一道数字鸿沟”。在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接触网络时间长,从中获取信息多的受众成为信息富有者,反之,由于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无法获取网络设备和信息的受众成为了数字鸿沟下的弱势群体。由于国家和地区间同样存在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信息富有者与弱势群体表现出的阶层分化不仅存在于受众群体之间,同样体现在国家间和地区间。

能够接入网络的受众中,仍然存在分层现象。旧有社会环境下,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包括:盈利能力及储蓄资金量、社会权威性、机构权力、文凭、生产要素的持有水平等。但在网络社会下,能够接入网络的受众拥有相同的网络接口,并且可以自主从网络中获取信息。从广大用户角度来讲,线上资料的收集过程更易于体现制衡性。但事实上,普通受众并不能感知到与其他人信息获取量的异同。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高,能够及时转化为信息、传播信息的受众成为了普通受众的信息“把关人”。

2.2  信息技能和资本成为网络阶层再分化的依据

由于数字化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深入,社会信息传播日益依赖互联网技术,线上环境中的数字信息渐次趋同,不断拓展至全社会数据推介的多类范畴之中。而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发展,将矛头指向了使用网络的社会阶层,并对其再分化。

信息技能基本上涵盖三大维度内容:信息收集技能、信息使用技能、信息资本转换技能。信息技能明显影响着线上环境中的阶层重新界定结果。第一,数据收集水平涉及到线上资料规模的扩充过程,用户持有的价值含量偏高的数据越具规模化优势,对应的数据资源筹码也就越充足。第二,数据应用水平体现出所收录资料的分析、整理能力。受众对信息进行处理、交流和再创造,对热点事件追踪了解,获取其他受众对自己的关注,并利用信息资本转换技能将拥有的注意力资源转换为个人利益。

网络社会独立在现实社会之外,受众虽然可以在此空间中畅所欲言,扮演新的社会角色,但受众终究落脚在现实社会中。受众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技能与个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能力、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源有着密切联系。经济条件好,受教育水平高,获得的高价值信息就更加丰富,在网络阶层的划分中更加具有优势。而处在中下层的受众则难以在网络中分层中获得流动和上升的机会。在这个阶段,数字鸿沟对网络阶层的分化更加强烈。

2.3  自媒体时代数字鸿沟导致阶层间的文化壁垒

群众的数字素养水平并不一致,这是造成数字鸿沟现象产生的又一基本缘由,而这也是线上环境中阶层界定的又一依据。网络中一部分受众在数字鸿沟的分化下处在中下层,具备较低的网络素养和信息技能。这部分受众则无法正常通过网络途径获得媒介的信息,数字媒介素养较高的受众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间接途径。在自媒体时代,这部分公众会迅速接触和依赖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并逐渐接受和认同自媒体平台带给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而这部分具有较低信息辨别能力的受众,与网络社会分层中较高位置的受众形成鲜明对比。越是拥有理想的数据应用水准的用户,越容易透过线上平台顺利辨认及自觉评估信息价值含量、真实性程度,凭借自媒体环境推广已有信息,向存在信息诉求的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用户关于移动终端、自媒体软件系统的黏性持续增强,这为自媒体赋予了数据推介者角色。但自媒体平台所具有的群体封闭的特性,即不同关注群体和是否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受众被分割开来。这造就了自媒体时代,数字鸿沟对网络社会阶层分化后,阶层间的文化阻隔和数字文化壁垒。

2.4  数字鸿沟的消弭和数字文化壁垒的转型

参考CNNIC推行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9年6月为止,境内线上用户数目已有8.54亿。互联网的发展在近三十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5G通信技术也即将加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由于物质建设步伐持续提速,线上基建条件日臻健全,尚未普及互联网的区域、群体规模持续缩减,并且,随着网络接入而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将更加适应数字化的信息网络生活。在此发展趋势下,数字鸿沟背后基础设施和受众能否接入网络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弭。但受众使用信息的能力,即受众能否主动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数字鸿沟在这一阶段将表现为同样获得信息的受众间,使用信息并转化为资本的能力差异。数字鸿沟所构筑的数字文化屏障渗透于网络阶层判定过程,且会因自媒体环境、互联网等的进步而有所调整。当用户掌握更具规模化的数据资源、数据应用技术时,势必演变为文化创新者、数据推介者。而信息资源较少的受众在文化和信息的阻隔下,逐步与信息资源丰富者存在了地位差异。

3  数字鸿沟的反思

精准化信息投放、个性化信息定制,使得人们的信息面逐渐变窄,受众处在信息茧房中却浑然不知。长此以往,受众会逐步失去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信息的主动权把握在了数字鸿沟的优势群体手中。这样的网络社会分层会使群体间的文化流動性受到阻塞,进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单纯开发数字技术,追求硬件设施的完善,而忽略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无法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这令信息素养教学价值得以彰显。从年轻一代抓起,改善数字教育方式,培养信息观念,拓展信息捕捉力。同时,网络基础设施应继续深入到政务、商务、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数字时代所呈递的使命之一,是由政府牵头,凭借信息化革新活动、转变旧有产业模式等举措,带动全社会实现现代化发展愿景。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在各地区大力开展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的教育活动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共享;分阶段打造市场化机制,提升信息基建水平,扭转数字鸿沟拉大的趋势,从中捕捉数字机遇。

网络阶层产生、分化的过程中,既存在着数据资源缺失的人群,他们难以凭借自身力量迈过数字阶级门槛,仅能消极承受新的弱势地位带来的种种不便,又有底层话语权的代表在不断发声,寻找着阶层间对话和打破壁垒的机会。在这样的网络阶层分化下,或许应当引导各话语群体间的带头人,充分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在内部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社群,并赋予群体表达“民意”的机会和途径;鼓励社群间的多元发展、相互对话,共创和谐、友好、平等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思祁.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2]严励,邱理.从网络传播的阶层分化到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壁垒——数字鸿沟发展形态的演变与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4(6):46-49.

[3]李泓莹.数字化生存与网络社会阶层分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2):82-83.

[4]胡鞍钢.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C]//国情报告(第四卷 2001年(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012:28.

[5]谢俊贵.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分化与信息扶贫[J].情报科学,2003(11):1138-1141.

猜你喜欢
鸿沟分化阶层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浅析“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鸿沟为界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诗经·大车》正音与谈部中古分化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