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厌学现象分析

2019-01-13 01:25杨艾
科技风 2019年36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厌学高职学生

杨艾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供高技能实用人才的职责,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自律和网路与娱乐的强大诱惑力,为此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引导、改进教学设计和加强纪律管理。

关键词:高职学生;厌学;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学生厌学表现

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群体之一,高职学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繁重的高中生涯。与中学时代不同的是,大学学习是开放式的,相对自由,学习等行为主要依靠自主安排与自律。相对而言,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缺乏中学时代的严格督促与约束和强烈竞争意识时,高职学生的更加容易防守对自己的要求,也缺乏对知识和学问的钻研进取之心。厌学现象随之产生。高职学生的厌学一般是指高职学生对学习的主导需求发生了转移,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高明,2016),对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持冷漠和放纵态度且通过不良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王美芹、马晓风,2011)。因此,厌学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因素结合促使厌学的客观条件,高职学生就会表现出厌学行为。

(一)学习情绪方面

厌学情绪指学生在要完成学习任务面前的悲观消极、厌烦甚至厌恶的情绪(王沐石、吴玉楠,2018)。为数不少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认为学习无用或者自己不适合读书,平时积极参与这个大学学生会活动,表现积极。但是遇到学习就表现出无精打采,在对待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态度上,高职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学习兴趣停留与集中在直观、简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厌学程度较专业课高(高明,2014;王沐石、吴玉楠2018)。任志杰(2018)的调查显示:在高职学生群体中有学习主动性与持久力的比例只占10%;对学习经常产生厌烦感的比例为17.1%,偶尔产生厌烦感的为 69.5%。

(二)课堂学习习惯方面

课堂学习也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和主要形式,也是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途径。一般的,高职院校教师都具备较高学历,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懂得教学规律,通过充分的教学设计与备课,加之课堂学习有良好的环境,如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巧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手脑并用,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然而现实表明,高职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优势和便利:高职学生几乎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玩手机的比例较高,约有32%比例学生上课经常玩手机,专业学习每天1 小时以内,这部分学生没有课堂做笔记的习惯,作业基本上属于抄袭他人;更有甚者,上课不带课本的比例达到30.2%(任志杰,2018),如果学生上课不带课本,很难相信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够课前预习,这部分学生到教室的主要理由是由于学校严格的考勤纪律和考试制度。

(三)主动学习习惯方面

主动学习是指高职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相对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更加富有成效和重要意义。未来的社会更加需要会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和自学的综合素质能力强和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钻研精神:课堂后不复习的学生占比达到17.7%;有进12%的学生每天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基本为零;有17%的学生从不阅读专业参考书,11.7%的学生课后作业全靠实际就是抄袭(任志杰,2018);专业课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钻研、重复的练习、长期的积累,但是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不求上进,浅尝辄止,只图“60分万岁”,甚至不少学生在考试中妄图通过作弊过关。

二、高职学生厌学危害

从微观层面上看,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极其表现不加以纠治,必然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和效果不佳,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不能达到或者适应工作需要,影响就业,这也是“读书无用论”一个根源;从教师的角度,高职学生厌学会使得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與备课无法产生相应的收获,教师的努力得不到认可,产生挫败感,进而对教学会产生倦怠感。

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专业化人才。在目前,在互联网+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专业化人才,这些都需要高职学生的努力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学生的厌学也会对国家的战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职学生厌学的根源分析

(一)学习动力不足

一方面高职学生是高校录取的最后批次,社会上对高职学生偏见较大:认为高职学生素质相对低下、自律较差,在招聘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较为自卑;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诸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与“学习无用”加之存在的一些不公正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寄希望于托关系、走捷径等方式取得成功,而不是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命运。这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严重打击了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其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在学习方面缺少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严晓燕、顾晟,2018)

(二)网路与娱乐的强大诱惑力

高职学生相对来说自制力较弱,在中学阶段因受家长、教师和学校的管理、约束比较多且严格,但是大学强调的是自主、自律和自由,学习、生活大都由学生自己安排,这样学生容更易放纵自己,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游戏、购物、聊天、追剧、微信、直播等娱乐方式多样化(刘志芬,2017),不少学生容易沉迷于当中,无法自拔。任志杰(2018)统计显示,有22.11%的学生每天花在电脑上的时间超过5小时,95%的学生在电脑上花费时间超过了3小时。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诱惑,寝室环境也相互影响着高职学生,加剧了高职学生厌学。

(三)高职学生本身的自制力较弱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扩招和生源的减少促使高职院校降低门槛来赢得生源,注册招生、单独招生等形式使得原来求学意向不强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这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和缺乏上进心,自我控制力较弱、贪图享受和对自己要求不高。由于大学的专业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但是很多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会遇到较大障碍,一旦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削弱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躲避心理。学习效果不佳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那些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采取补考、重修和学分替代等方式千方百计让学生能顺利毕业也造成了学生以为不努力、不认真学习照样能毕业的错觉,这也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惰性和轻视。

除此之外,部分学校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不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外在诱因。

四、关于治理高职学生厌学的思路

(一)加强引导

在中学阶段的保姆式管理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家长和教师的严格监督管理之下,学生厌学现象较为少见,程度也远不如高职学生激烈;但大学的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为主对于自我管理水平较低的高职新生来说会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学习的定位与方向。因此,在刚入学的一年中,格外关键。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和帮助,加强高职新生的始业教育、专业教育以及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如何面对大学生活和如何制定学业计划的问题,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自我管理,明确努力方向和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厌学问题。

(二)改进教学设计

首先是要强化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高职院校要依据行业与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上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突出教学的职业功能性,坚持“能力为本”,强调因材施教,把理论与实训相合,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帮助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在教师、班干部等督促下执行,使其明确努力方向,给了高职生符合自身特点的针对性的“紧箍咒”和“发动机”(任志杰,2018),从而摆脱厌学。

(三)加强纪律管理

应该意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而言自律性较差,不能因“学强调开放自由”大這一思想来减轻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要仍然要采取类似中学的课堂考勤、安排早晚自习和体育锻炼,用精细化制度严密监控“厌学”情绪较重的学生,通过谈话、关心、纪律警告、家校共管等形式约束高职学生(刘晓艳,2012)。与此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社团和各种活动促使学生才能得到展示与发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我教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年鉴[DB/OL].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07-06.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高明.高职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6,(7).

[3]王美芹,马晓风.高职生厌学现象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

[4]王沐石,吴玉楠.大学生厌学情绪研究[J].校园心理,2018,(12).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厌学高职学生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