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思考

2019-01-13 01:38刘玉晓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刘玉晓

摘 要:本文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空气质量,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六个方面阐述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基于退耕还林政策对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了思考分析,希望对以后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策略,不仅对推动各行业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与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想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需要深刻的理解退耕还林政策背后的意义并积极落实。

一、退耕还林工程概述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仅8%,2019年最新数据调查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了22.96%,占全球森林总覆盖量的25%,在众多国家中居首位。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国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植树造林工程中的一项,基本措施。同时,“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其内容是有计划且合理的,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中,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停止耕种,并结合当地情况种树,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于1999年由川、陕、甘三省拉开了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序幕,2002年正式在全国启动。这项工作作为中国林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规模大的特点,还涉及广泛的领域。因此,在落实时需要结合各地差异和不同经济特点,进行还林工作前对当地情况做深入的调查,保障农民经济利益。

二、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缓解水土流失。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土流失问题向来十分常见,在大量进行陡坡种植的地区尤为严重,因陡坡地形原因,在经过耕种活动后,土地营养物质流失,裸露面积随时间增多,在经历雨水冲刷后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情况,严重者会石漠化。在这类地区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十分必要,在地表重新种植树木,通过树木根系不断生长起到固定当地土壤的作用,落叶随时间积累也能有效控制雨水冲刷地表的力度。

如:河南省在2000年-201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1640.2万亩,年固土量达到了2653.03万吨,极大改善了当地水土流失情况。

2.恢复植被多样化。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横跨五种温度带,因此退耕还林策略的落实要结合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特征,根据地势和温度特点种植相适应的植被。可以大范围的种植草地或灌木,最好将多种植物混合种植,不仅能促进自然环境自愈速度提升,也能有效丰富当地植物种类。

如:河南省属于而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特点,当地政府在落实退耕还林工作时结合以上气候特点选择了生长较快的树种杨树和泡桐树等,到目前为止新增了林地面积1585万亩,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3.优化空气质量。如今汽车逐渐普及且工业不断发展,空气质量也来越差,合理进行绿化可以提升空气质量,优化人们生存环境。因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大面积的种植树木进行造林工作可有效减少雾霾天气产生,甚至能够通过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增加降雨量的同时带动农业发展。

如:河南省一直是我国需要控制空气质量的重点城市,通过退耕还林工作不断落实,其空气质量到2019年已经从以前的重度污染提升到了中度,其中信阳、周口等16市的空气质量检测达到了轻度。

4.改良土壤性质。由于植物有在秋季落叶的特点,堆积在土壤表面不仅能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还能提升土壤的黏性和有机物含量,有效避免地下水带走土壤,使区域内土壤结构不断自愈,抗侵蚀能力逐渐达到标准,为保护自然环境起良好推动作用。

如:河南省从2000年开始做退耕还林试点以来,工程逐年落实,辐射到全省136个县,新增林业用地面积400万亩,新增森林蓄积3500多万平方米,当地土壤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5.控制旱涝灾害。我国在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前,植被覆盖面积很低,时常出现洪涝灾害,在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面积直线上升,树根能够固水,树冠可遮挡部分雨水使地面免受雨水侵蚀,即便降水量超标也能通过植被和土壤的能量改善降水量大带来的危害。

如:河南省自退耕还林以来极少发生洪涝灾害,十五年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20%,有效防止了当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

6.保证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林可以为大量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在食物链的作用下,森林内存在大量食草动物后,大型食肉动物也会被吸引,在森林中大量繁殖,逐渐形成完整生态圈。

如:河南省在退耕還林后创建了30处不同种类的自然保护区,当地动物种类达1万多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94种。

三、基于退耕还林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完善产权制度。目前由于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我国许多地区存在林业利用过度、投资不足的问题。在建立产权制时,为保证收益流稳定,应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要淡化农民期限意识,延长农户土地使用权。同时及时将检查合格的退耕还林区的林权证下发到农民手中,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同时也能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可程度。

如:河南省制定了“林地产权流转制”,建立退耕林产权转让市场,给农民提供平台,根据自身需求种植需要的树种。

2.制定补偿机制。退耕还林补偿机制应结合多方因素制定,了解社会经济和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显现植被间的差别。

以河南为例:当地政府对产出量高的耕地提升补偿金额,在实现退耕还林目标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国家政策使河南当地129.1万退耕户,即488.9万名农民直接获得共106.71亿元经济补偿,平均每户获益8300元,直接增加了河南省农民收入。

3.促进市场体系健全。实现退耕还林政策下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这样林业资源的培育才可以走向定性循环轨道的道路,林产品结构调整有利于达到理想效果,同时保障农民获得可观的成果和利益。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协调工作,帮助当地林业局对市场形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如:河南省政府结合市场情况和未来林业资源的发展方向,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帮助农民扩大了生产规模,使农民切实体会到退耕还林的优势。

4.加快转移劳动力。退耕还林政策的顺利进行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持,政府要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为劳动者制定相关的保护制度,健全不同等级的服务体系,将其打造成集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跟踪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体系。

如:河南省退耕户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了城乡一体劳动市场,进一步加快了劳动力转移体制的建立。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退耕还林作为我国林业工程中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优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落实度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正面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家艳.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9(20):185-186.

[2]刘建刚.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177.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