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及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2019-01-14 08:46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项目法人可行性研究招标

一、水利工程建设程序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准备——初步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称为前期工作。立项过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二、项目分类

1.按功能、作用分: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

2.按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中央项目、地方项目。

3.按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分:大中型、小型。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实行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的管理体系。

5.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水建[1995]128号),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中各阶段的工作要求是:

1)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环境以及社会影响是否可控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解决项目建设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可行性问题。

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或变更。如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应经过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同时提出项目法人组建方案及运行机制、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结构及回收资金的办法。

2)初步设计阶段

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15%以上(含15%)时,必须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原程序报批。

一般非重大设计变更、生产性子项目之间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批准。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或修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调整)等,应按程序上报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委托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

3)生产准备(运行准备)阶段

完成生产准备(运行准备)是工程由建设转入生产(运行)的必要条件。项目法人应按照建设为管理创造条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适时做好有关生产准备(运行准备)工作。

4)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是工程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建设项目即可以从基本建设转入生产(运行)。

5)后评价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一般经过1~2年生产(运行)后,要进行一次系统的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过程评价、经济评价、社会影响及移民安置评价、环境影响及水土保持评价、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综合评价。

项目后评价一般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即项目法人的自我评价、项目行业的评价、主管部门(或主要投资方)的评价。

项目后评价工作必须遵循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做到分析合理、评价公正。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1)开展征地、拆迁;实施施工用水、用电、通信、进场道路平整等工程;

(2)实施必须的生产、生活临时建筑工程;

(3)实施经批准的应急工程、试验工程等专项工程;

(4)组织招标设计、咨询、设备和物资采购等服务;

(5)组织相关监理招标;

(6)组织主体工程施工招标的准备工作等。

主体工程施工招标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并确定标段划分、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以及招标公告。

根据水利部《关于调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准备条件的通知》(水建管[2017]177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方可开展施工准备: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准;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已经批准;

猜你喜欢
项目法人可行性研究招标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浅析
构建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融合代理及管家理论的重大工程项目顶层治理机制优化
察哈素选煤厂末煤干选可行性研究
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分析和探讨
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浙江省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养老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