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的诗和远方

2019-01-14 10:29
江苏教育 2019年70期
关键词:武进区附属小学常州

王 岚

2004 年起,我就在奚亚英校长引领下的学校分担学校管理工作,真切地感受着一所所好学校是如何炼成的。而加入“奚亚英名校长培养基地”,“1+N+1”的培养模式更是让我和我的团队得以一同回到教育的“原点”,去追寻教育的“远点”。

一、从“1”的原点出发:用文化之根立校

我之前任职的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其前身为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下属的黄岗小学。2007 年,学校异地新建;2008 年,更名为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小学;2009 年,成为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区;2013 年,独立建制,为区教育局直属学校;2017 年,加入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教育集团,同年成为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并正式更名。

在接手这样一所学校时,我和我的团队首先思考的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文化为学校立魂?回看学校走过的历程,文化不断在融合,理念不断在汇聚。锦绣,丝箔交织,文化交融,美好交汇。回到学校文化的根源,以锦绣为图景,以美好为愿景,我们提出了“成为美好,成就美好”的学校办学理念。成为美好,意味着成己;成就美好,指向于达人。“成为美好,成就美好”恰恰是“成己达人”的校本表达。

在“成为美好,成就美好”的文化背景下,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共识中,我们进行了学校组织机构的重建,将学校原有的行政办、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处、总务处等部门进行功能重组,设立行政支持中心、课程指导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资源服务中心。让每一位管理者,聚焦“支持”“指导”“发展”“成长”“服务”这些核心关键词,在每一天的思考与实践中体会与感受“成为美好”与“成就美好”的关系。

二、在“N”的通道汇聚:以课程之基立人

好的课程,是学校给予儿童最好的馈赠。在我们看来,成长中的儿童处于多重的生成、多变的技术、多元的文化中,世界成为儿童的教材,体验成为学习的方式,价值认同引领了成长的方向。如何在保证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在丰富性与体验性上做文章,以引领师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历程中,不断成为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

我们提出了“小学里的大学”这一课程设计理念。“小学里的大学”,以常州大学附属小学为圆心,以儿童成长的需要为半径,画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同心圆。这里的大学不仅指向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与常州大学附属小学联合办学的常州大学),而且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指向更大的学习成长半径、更大的学习方式集群、更大的学习体验空间。

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从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语言与表达、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等五大学习领域来整体规划和设置课程,并在五大学习领域基础上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五大学习领域课程重点研究学科内整合与学科间整合,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重点聚焦超学科整合。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用开学课程开启美好征程,用典礼课程照亮美好前程,用体验课程伴随美好旅程。

作为体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蓝海棠”志愿服务课程鼓励、引导、支持儿童走进社区,开展岗位角色互换和公益志愿服务。学生走进府南社区,走进夕阳红养老院,走进儿童福利院,走进困难学生家庭……通过系列化的社区“蓝海棠”活动,涵育儿童的公共意识和公民精神。混龄化大学牵手课程实施中,我们与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合作,开展“大手拉小手,学法一起走”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携手举办“知法明理,普法先行”法制宣传节活动,开辟别开生面的“法制小课堂”;与常大材料学院合作开展“交通与环境”主题宣讲活动;与常大环境工程学院合作开展“国家安全主题日”活动;与常大商学院开展异国风情体验活动……具身性场馆体验课程,学校与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嬉乐湾、博物馆、MEWE 城堡、佳农探趣生态园等校外共育平台进行对接,协同开展科学、人文、农事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中,发展学生必备品格和综合能力。

“小学里的大学”所构建的既是儿童发展的同心圆,也是儿童能力的提升圈,更是儿童品格的涵育场。“小学里的大学”视野下的课程学习,从传统意义上的“1”这个学校场域走向更为广阔的“N”的课程原野,实现了时间上的拓展,空间上的延伸。

三、向“1”的远点瞭望:以美好之名立言

回想刚刚接手学校时的我,因软件与硬件的薄弱基础与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巨大期待,焦虑与压力并存,责任与困难并肩。两年来,我们通过与常州大学联合办学,开启了学校从“锦绣小学”迈向“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的发展新篇章;通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论证、学校文化规划的制定、学校课程规划的拟定,形成了从“局部思考”迈向“系统思维”的发展新格局;通过学校章程的修订、学校组织机构的重设,打开了从“传统管理”迈向“现代治理”的发展新局面;通过“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的方案设计与实践推进,寻找到从“经验立场”走向“研究磁场”的发展新样态……不断地追寻,不断地抵达,不断地出发,不断地跨越。在成就学校中,成就自我;在成就自我中,成全他人。我和我的团队不断与美好相约,也持续与美好相遇。

记得在基地学员2019 年度个人发展规划分享中,我以“走出校长成长舒适区”为题进行了发言。在对“走出”进行聚焦时,一方面,我从行为动作角度将其解读为离开、跳出,即逃离原有的舒适区,来到非舒适区,也就是成长区或恐慌区;另一方面,我还从行为结果角度将其解读为走到、走成,即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不舒适区逐步转变并最终成为舒适区。这样的两个“走出”,恰恰是我两年校长管理履历的真实描绘。在我看来,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不断拓展自我的认识边界,完善自身的认知地图,从舒适区持续再出发,不断描绘自我成长的螺旋上升曲线,不断绘制学校发展的新蓝图。带着“成为美好,成就美好”的文化基因,带着对常州大学附属小学更为美好未来的祝福,带着“1+N+1”的研训积淀,带着名校长团队的信任支持,我走出了原有的舒适区,开启了全新学校的全新旅程,在自我迭代中再努力走出新的舒适区。

从原点到远点,“1+N+1”,链接过去、现在与未来,超越小我、自我与本我,跨越时间、空间与媒介。教育,本就是一场诗与远方的畅想与追寻。只要在路上,风在,云在,远方就在。

猜你喜欢
武进区附属小学常州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A Wishing Tree
令我害怕的虫子
·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师生作品·
北京附属印刷学院附属小学
常州的早晨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