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怂恿老公对我家暴

2019-01-14 02:22谢际春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男权家暴儿媳

谢际春

“打,使劲儿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婆婆很多时候成了丈夫家暴我的助推器,我还怎么在这个家里待下去?

婆婆这句话中包含着3个层面的内容:

1.她附庸并利用封建男权文化传统的恶习。当人说出或做出不堪的行为时,往往不能面对自己深深的恶意,因此她搬出传统、习俗来为自己撑腰,以避免自己感受到内疚、自责和良知,将责任推向“古训”。这样,自己既避免了承担作恶的责任,又可以获得实际的好处。

2.这个好处指的是心理上的获益,即看到别人—媳妇挨打而获得的恶意快感和心理平衡。这个婆婆很可能也是家暴的受害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无力反抗,变成认同暴力者和助纣为虐者—家暴的帮凶。这是典型的由受虐者转化为施虐者的情形,虽然她不是直接的施暴者,而是借助和鼓动儿子动手,但从她得意的话语中不难感受到,她预感和看到另一个女人挨打受苦所获得的心理补偿。这种受虐/施虐转化的现象,即“多年媳妇熬成婆”。心理被折磨到扭曲的人,借此话将自己所受之苦转移、报复到儿媳身上,如这个婆婆;而心理发展较好和善良的人则会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暴制暴、不迁怒无辜人,才能称得上健康。

3.这个婆婆显然还是一个未分化的人格。她不能将自己和儿子视为两个独立的人,意识不到自己完全没有权力干涉或对儿子、儿媳的关系和生活指手画脚,更不用说怂恿儿子打老婆了。潜意识中,她可能将儿媳视为抢夺儿子的竞争对手,而儿子可能是她唯一的寄托,因此也成为她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她不允许任何人占有或抢走他,出于强烈的嫉妒和恐惧,她必定竭尽所能离间儿子和儿媳的感情,并利用一切机會打压儿媳。

将婆婆话语背后的心理一分析,我们就会明白,希望她改变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说她是帮凶和鼓动者,即使她不是,儿媳都很难从婆婆那里得到支持,因为婆婆一般总是站在自己儿子的一边。

我有一个女来访者小J,她孝敬公婆,平时和婆婆关系融洽,而公婆也非常关心她和孩子。小J的丈夫脾气急躁,但绝大多数时候他能控制自己,并不会动手。但有一次,因为各种不顺的事累积在一起,他情绪失控竟然打了小J。小J委屈极了,找到婆婆哭诉、评理,她以为同是女人、平时婆媳关系又好,婆婆一定会理解她,站在她这一边好好教训儿子。可婆婆虽然安慰了她几句,对儿子却只是不疼不痒地说了句“你不应该动手”,就没有后文了。

小J有些气急败坏,甚至失望透顶。我劝她,可以站在婆婆的角度想想,她把婆婆放在了一个两难的处境:一边是有理的小J,一边是打了人的儿子,可天下的妈妈总归是偏向儿子的,虽然不占理,却也是人之常情。遇到这种事,婆婆不太偏倚、和稀泥,已经算是不错了,不能指望婆婆对儿子能像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为儿媳主持正义。

所以,你的事和小J一样,解决问题的核心还要回归夫妻关系。除非有以下情况:1.你和丈夫还有割舍不下的感情;2.他能承诺并真的做到不再打你;3.他能采取切实行动在感情上维护你,如和婆婆分家,不住在一起等。否则,我同意你的说法,你很难在这个家待下去。

以上3个条件均有难度。我很难想象一个挨丈夫打、受婆婆欺的女人还能对丈夫怀有感情,除非有两种情况:一是你夸大其词,有的女人把夫妻吵架、相互推搡扯头发也称作“被家暴”;二是你有寻找痛苦的受虐倾向。真相如何,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至于第二条,如果他有家暴史,再加上来自有家暴、男权主义的原生家庭,那么他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于第三条,只有在前两条成立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即他能够成长并和妈妈完成分离。

张慧娟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男权家暴儿媳
Myth and Mechas
反对家暴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儿子儿媳秀恩爱”等十二则
婆婆应该明白
回娘家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从古典到西洋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