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9-01-14 02:32秦琼
求知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事业,更是如此。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各小学以及小学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学科之一的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运用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做出指引,如陶艺教学。如今,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对此,本文针对陶艺教学在现阶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陶艺教学;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68-02

引    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陶艺教学属于较为特殊的教学类型,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了顺应新课改,教师应该将陶艺教学融入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内涵

其实,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陶艺教学,主要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陶瓷艺人,而是通过陶艺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想到其他更为广阔的内容,拓展其视野和认知,提升其综合能力[1]。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作品的创作,那么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对学生今后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学生在创作时,需要对作品进行多方面考察,一旦学生养成习惯,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会沿用此方法,这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二、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學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陶艺文化的传承

陶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忽略对陶艺文化的讲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一心只强调学生制作陶瓷的能力,往往忽视关于陶艺文化的介绍以及传承。失去文化传承的陶艺教学就像没有动力的火车,在美术教学中很难让学生理解陶艺中所蕴含的内涵[2]。而且,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学习的阶段,学生更需要受到文化底蕴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文化素养。因此,如果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忽视陶艺文化的传承,将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损失。

2.忽视课程内容的合理性

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又热衷对新事物的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循序渐进。小学有六个年级,跨度比较大,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的区别非常明显,教师最好把教学分成几个阶段,根据学生年级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注重课程的合理性。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大多数教师采用同一教学模式教授小学各年级的所有学生。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内容不合理的情况,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落后于其他学生。这样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反而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极为不利。

3.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关数据显示,小学美术教师进行陶艺教学时往往更注重自身讲解,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知道,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传统课堂教学已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需求,教师教学所占比重太大,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因此,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与教师的交流甚少,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基于此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效率低。

三、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质量的措施

1.重视陶艺文化传承对学生的熏陶

陶艺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衰,源于陶艺文化所承载的内涵。在小学美术陶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来自陶艺的厚重历史,并告知学生应该积极传承陶艺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对陶艺背景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故事的描述向学生展现陶艺的魅力,让学生对陶艺感兴趣,从而在课堂上积极学习陶艺的相关知识。

2.明确课程内容和设计目标

由于不同年级和年龄的学生,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据此针对各学生群体乃至个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陶瓷制作,如对泥土的捏、揉、压、团等,不要用某种固定模式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陶艺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放心、大胆地尝试,释放自己的天性。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接触生活中的事物。由于中年级学生对陶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感受更多的创作灵感,创作想法也比较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教授其基本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陶艺操作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够独立完成一件陶艺作品的创作。教师要让学生将自身感受与陶艺作品相结合,赋予陶艺作品以情感,使学生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对陶艺文化的见解。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好好学习,三次迁移居室,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由此可见环境的重要性。其实,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课堂教学环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不容教师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定位。有的教师以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这是错误的。所谓百年大计,以人为本,教育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命令其学习,师生之间不存在尊卑关系,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随时根据学生的动态进行一系列调整,一心为了学生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在陶艺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如此。另外,教师要注重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切不可过于严肃。教学过程要注意张弛有度,适当地加入轻松、娱乐的元素,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健康成长。

结    语

总之,陶艺教学对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陶艺文化的传承、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重视陶艺文化传承对学生的熏陶,明确课程内容和设计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杨飞.陶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祖国,2018(15):285-286.

陈运南.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刍议[J].科学咨询,2019,46(26):50.

作者简介:秦琼(1986.11—),女,山东青岛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美术教育、陶艺。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