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策略

2019-01-14 02:28黄海坚
师道·教研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交流课文同学

黄海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要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品格,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贯彻以“问”促“读”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善于提问,敢于质问,乐于解疑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质疑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有所思、所疑,才会有所得,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形成动力。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技巧:教他们怎么问,不要怕错,错了再问,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对他们的提问以表扬为主,肯定为多。将“读”和“问”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鸟的天堂》一课教学,出示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纷纷举手:我想知道“天堂”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天堂”又是指什么呢?为什么用“鸟的天堂”做题目?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再采取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大胆讨论,各抒己见,直至人人释疑为止,最后请学生汇报交流,对回答有创造性的学生及时鼓励。要充分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交流,是能主动获取知识的。

二、提倡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班额较大,顾及的面较广,采取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理想的方式。作为教师,既要让每个学生提供说话交流的机会,又要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比如“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抛出问题后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这样的活动方式,使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如教学《找春天》一课,师提问:孩子们去哪里找春天,找到了什么?画出相应的词语和句子,同学们先是安静地自学,过后进行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场面很热闹,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利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或补白。如第7课《一分钟》的第二课时时,课文最后一段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教师让学生去思考后悔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打算以后怎么做?教师在教每一节课时都应该努力从某个环节中寻找这样一个点,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演。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互评价

学会倾听和评价很重要,只有认真倾听,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再加上自己的观点才能正确、合理地去评价。开始,一些同学不敢指出别人的缺点,一些还不会去评价别人,一些只是说别人的不足,不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后来,经过老师的反复地进行训练,手把手教他们,表扬评价同学好的,找他们做小老师示范,最后同学间的评价便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

如:在教学新课文第18课《生命 生命》时,老师当时没有课前朗读,在班里配乐朗读这篇课文,其中有些地方读得不太流畅。有些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中肯地说:“老师,您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又有感情。跟您提个建议,希望您下次读流利一点。”老师笑着对她说:“你听得很认真啊!行,我会改正的!”“老师,您的普通话读得真好,可能没有认真练习,所以感情就没有很好地抒发出来。”多么犀利的耳朵和观察力啊,通过老师的范读,他就能分析出如此准确的信息,实在令人佩服,以后就不能空枪上阵了。这次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过了几天,老师又在班里朗读《乡下人家》一课,老师用舒缓的语气读出了乡村风景的美,同学们有的听得如痴如醉,闭着眼睛在笑,有的笑眯眯地看着我,读完了还没回过神来,有一个学生的评价非常精彩:“黄老师,今天您读得课文特别有感情,知道您一定认真读过,一定很喜欢乡村生活吧,我现在就想去农村看看了。我给您打满分。”通过这些的小插曲,教师意识到范读的重要性,每篇课文教师都要反复诵读,先感染自己,再感动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朗读水平,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模仿,且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指导学生勤动笔的习惯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地引导和影响学生,指引他们多看书,看好书,开阔他们的视野。

作为老师也经常向他们推荐一些故事性强,科学性强的书籍,如《小屁孩日记·梦想真人秀》《啄木鸟叫三声》《天鹅牧场》《千奇百怪的生命》《愤怒的象群》《永远追随》《樱花巷的秘密》《小号天鹅》《蝴蝶故事》《反校园欺凌手册·学生读本》《杀人疾病全记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丰富课外知识,养成爱读书好习惯,做有丰富知识内涵的人。

平时,教师也要常常布置学生写的练习,小练笔,仿写诗歌,续写故事,比如,儿童诗歌充满着童趣和稚气,更能体现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如在教第2课《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四——七段的结构相似,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之后,说:“你能不能仿照第几段用说一说呢?”(想象春姑娘身上有什么,如头发,帽子,裙子等)学生静心思考后,开始小组讨论。热烈的讨论后,请个別学生展示交流,最后鼓励学生把它写下来。“竹笋从地下冒出头来,那是春天的帽子吧?柳条在风中摇摆,那是春天的辫子吧?……”同学们的答案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啊?

又如在教完《秋天的雨》后,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句,集体凑成了以下的诗歌:秋天到,秋风起,彩色的枫叶铺满地。金黄的稻田是金子。果实累累挂满枝,黄黄的葫芦是雪梨。红红的灯笼是柿子。大雁齐齐往南飞,队伍排成 ‘人或‘一。看着他们创作的儿童诗歌,作为教师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心里真是比喝了蜜糖还甜。

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不少资源是课文里没有接触到的,利用生活资源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为教师应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第二段用排比句的写法写出了桂林的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感受水美,教师应建议学生有机会去英德看看,玩玩,那里的山和水跟桂林的有很相似的地方,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和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交流课文同学
如此交流,太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