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兰·阿切尔的选择

2019-01-14 02:32郭树基
文教资料 2019年31期
关键词:纽兰

郭树基

摘    要: 《纯真年代》,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纽约为背景,讲述了三位贵族青年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以纽兰和埃伦的爱情悲剧为结局。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对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每一阶段的需求和选择进行分析,揭示故事的悲剧原因。

关键词: 《纯真年代》    纽兰·阿切尔    需要层次理论

1.引言

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女性作家。华顿自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广泛阅读文学作品,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为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顿一生共创作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纯真年代》《伊坦·弗洛美》《欢乐之家》等。华顿的小说主要以美国“老纽约”的上流社会为背景,以日趋没落的贵族阶层与追求自由的“新女性”之间的冲突为题材,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

《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华顿作品中在结构和技巧方面最为完美的一部小说”,并于1921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该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纽约”为背景,通过对三位贵族青年间的爱情瓜葛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纽约上流社会的虚伪,以及其“道德标准”对青年一代的个性的压抑。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整体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自下而上分别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来说,人类需求层次的满足是由下而上依次逐级上升,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以此类推,最终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并实现自我。但是这样的次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追求的线路不是单一的,有时会出现例外情况。例如,人们会越过某一等级直接追求更高一层的需求;在高层次需求获得满足时,若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消失,人们则会返回低层次阶段重新进行追求,以获得向上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拟从该理论出发,对小说中的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各阶段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并最终对他的爱情悲剧作出解读。

3.纽兰·阿切尔的自我追求之路

3.1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纽兰·阿切尔出身于纽约上流社会,家境富裕,在纽约的社交界占有重要一席。他不需要每天为自家的生计而烦恼,一份稳定的法律事务所工作就已经使他的前途充满无限光明。如此与生俱来的优势使纽兰满足了生理与安全两项最基本的需求。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层次因人而异。在当前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对新的需求产生渴望并竭力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单纯的物质财富与生活稳定已经无法满足纽兰的需要。作为一名有抱负、有理想、热爱文学艺术的青年,纽兰周围却很少有人和他拥有一样的兴趣爱好,无法同他人进行有价值的讨论。孤独的生活使纽兰对情感与归属的需求显得愈加重要。

在纽约社交界,纽兰与未婚妻梅·韦兰是令人羡慕的一对。梅的纯洁与美丽不禁让上流社会的男性为之倾心,而且纽兰为拥有这样一位妻子感到骄傲并憧憬着新的生活。随着他与梅的接触加深,纽兰发现在梅的美貌这个华丽面具的背后却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思想,她只是社会习俗的忠实守护者。两人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如此沉闷的生活使纽兰感到压抑,他对情感与归属的需求自然无法得到满足。此时,埃伦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纽兰第一次被埃伦吸引源于埃伦对房间的装饰。“几张雅致小木桌、一尊希腊小青铜像,还有几幅意大利绘画,在灯光下使屋子自有一种幽冥淡雅的魅力,与他熟悉的任何房间都不相同”[1]。对于热爱文学与艺术的纽兰来说,埃伦的这种新奇的布置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他眼前一亮。但回想自己的生活,梅对艺术及所有新奇的事物都不感兴趣,每天严格恪守着从小被灌输的“教养”,“他甚至找不出任何理由推测梅会要求自己的住宅有任何不同”[1],这种“千篇一律”只会限制他的想象力,使生活逐渐失去活力。对比之下,纽兰心中情感的天平开始逐渐向埃伦倾斜。

纽兰对埃伦感情的爆发出现在他应莱特布赖律师的要求处理埃伦离婚一案。纽兰带着明戈特整个家族的希望与埃伦进行谈判,力图说服她放弃离婚并回到丈夫的身边。但是在两人交流过程中,埃伦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她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认为女性应当和男性一样拥有自由,而不是应当依附自己的丈夫过着委曲求全的生活,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在当时的社会,人们一致认为女性应当踏实地做一名“家庭天使”,照顧好家庭是他们的本分,而不需要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想法,只需要学会取悦自己的丈夫。但是埃伦不同,她不顾一切冲破社会的束缚,为自己而活,是一位典型的“新女性”,纽兰的生活中正是缺少这样的一位伴侣。尽管埃伦最终还是决定放弃离婚,但是她的选择是为了使明戈特家族的名誉免遭玷污,是她经过思考后做出的最佳的选择。正是埃伦的“思想开放,性情直爽,蔑视传统,崇尚自由,追求平等”[2]的品质彻底征服了纽兰。他无时无刻不想念埃伦,即使在与梅结婚后,他也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机会与埃伦见面。当埃伦和博福特、莱弗茨等男性一同交往,他会为之愤怒;他一改往日的做法,不惜背叛明戈特家族要求梅与其丈夫离婚,甚至计划要和埃伦私奔,去一个只有他们两人的地方过着只有他们两人的生活。不知不觉,埃伦成了纽兰的精神支柱,每当纽兰对他和梅的生活感到厌倦时,总会想起埃伦,幻想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会有多美好。正是这份爱情一直支撑着纽兰,让他对生活再度充满信心。

3.2对尊重的需求

尊重可以分为自我尊重与他人的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在纽兰·阿切尔与埃伦·奥兰斯卡收获了爱情后,他们朝着心中“金字塔”继续向上攀登,满足对尊重的需求。

坦白爱情后的纽兰与埃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分离后,纽兰再也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感情,决定向梅坦白。可是,就在纽兰刚刚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梅却抢先一步告诉他自己怀孕了,并且她在很早以前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埃伦。这个消息仿佛一个晴天霹雳,打乱了纽兰的所有计划。

梅的消息意味着纽兰即将成为一位父亲,身上将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尊重立即发挥作用。对作为正人君子的纽兰而言,他的每一个选择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心,这样他才能得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如果纽兰和埃伦选择远走高飞,虽然得到了理想中的爱情,但这无形中为梅的内心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梅会一蹶不振,一步步走向毁灭。即使他私奔到天涯海角,每当想起在纽约有一位为他付出了全部青春的梅与他的孩子艰难地生活着,纽兰的良心必将备受谴责与煎熬,无法原谅与尊重自己,自然他和埃伦的生活也不会如想象中那般幸福。

外部尊重对纽兰的选择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纽约上流社会的一员,纽兰有着重要的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若是纽兰选择与埃伦私奔而抛弃梅,则必然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首先,纽兰自己的名誉会一败涂地,得不到任何尊重。其次,在“害怕丑闻甚于疾病”[1]的纽约社会,人们不仅会向他投来鄙视的目光,还会牵扯到整个阿切尔家族,他的母亲和妹妹及梅也将没有办法继续在此生存下去。如果家人因为纽兰的冲动而受到牵连,家族为此而蒙羞,这将成为纽兰一生的痛。这一切将会导致纽兰自尊再度受到伤害,他将永远生活在悔恨中,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更无法实现自我。作为丈夫、儿子与父亲的纽兰绝不允许自己为别人带来痛苦,更不允许自己的感情得不到尊重。

最终,纽兰放弃了与埃伦私奔的计划,回归家庭,与妻子和谐地生活。埃伦也回到欧洲,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将那份纯真的爱情深深埋藏在心中,挂念着对方。迫于时代的压力,他们无法继续坚持己见,只能选择牺牲爱情而获得自己对尊重的需求。

4.未能到达的顶峰——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位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的顶端。“它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纽兰与埃伦最终选择以牺牲爱情成全彼此对尊重的需要,一切重新回到起点,继续原来的生活。他们幸福的生活让所有人感到羡慕,可是,这表面的幸福就好像一层帷幕,它的背后依然是空洞的。三十年来,埃伦从未在纽兰的心中消失,每当他心情郁闷或者与梅对某件事情由于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时,他总会想到埃伦。“当他想到埃伦·奥兰斯卡的时候心情是超脱平静的,就像人们想到书中或电影里爱慕的人物那样。他所失落的一切都会聚在她的幻影里,这幻影尽管依稀缥缈,却阻止他去想念别的女人”[1]。潜意识里,埃伦依然是纽兰的精神支柱,为他实现自我提供了可能。

三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纽约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梅也已经离世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的长子达拉斯要带纽兰去巴黎出差,并安排了父亲与埃伦的见面。对纽兰来说,这是他和埃伦重新获得爱情,继续朝着心中“金字塔”向上攀登,实现自我的好机会。此时的纽约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老纽约”,新的血液已经注入这个社会,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在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这社会的一切。梅已经不在了,纽兰的所做已不会再伤害到梅,也不需要顾忌任何人的眼光,可以随心追求内心的挚爱。这份追求不但不会被人们鄙视,反而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但是,纽兰犹豫了,他在楼下望着埃伦的窗子许久,但最终选择了放弃。纽兰能够来到埃伦的楼下,选择在附近的小广场试图寻找埃伦的痕迹,足以证明他对她的爱从未消失过,但是那一切美好都深深地埋在了纽兰的心中,并把它珍藏起来,不敢再触碰。他与埃伦的所有美好的感情,顷刻间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再也没有了实现自我的可能。或许是曾经的经历带给纽兰巨大挫折,使他丧失了勇气,又或许是其他难言之隐让他不敢再面对现实。

如果三十年前,纽兰为了尊重的需求不得已放弃爱情是迫于时代的压力,那么三十年后,在“新纽约”这个完全开放与自由的环境中,纽兰依然没能实现自我,则是源于他懦弱的性格。一位自由、开放、处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成员却始终没能登上心中的“金字塔”的顶峰,使这份纯真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

5.结语

《纯真年代》中,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在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与其内心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曾勇敢地追求爱情,却因时代的压力,只能以牺牲爱情满足尊重的需求。但是,当时代发生变化,实现自我的机会到来时,纽兰却选择了放弃,使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纽兰的需求与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能否实现自我的关键还在于纽兰能否鼓起勇气,战胜自己。

参考文献:

[1]伊迪斯·华顿,著.赵兴国,赵玲,译.纯真年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

[2]李维屏,张琳.美国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8.

[3]马斯洛,著.唐译,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13.

[4]李玲娜.伊迪斯·华顿小说《纯真年代》中艾伦·奥兰斯卡的伦理选择[J].海外英语,2018(5):171-172.

猜你喜欢
纽兰
幸福有时候就是一步之遥
一寸灰
《纯真年代》中纽兰·阿切尔的双重身份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双重性格
——小说《纯真年代》纽兰·阿切尔形象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