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分析

2019-01-14 02:35王蒙
教师·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王蒙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思考,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然后从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教学实施、提供反思机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问题意识培养方法,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4-0060-02

一、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够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进行问题答案的探索,从而得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种能力的锻炼。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需要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1]在数学中,问题为思维的起点,开展数学教学即实施思维活动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思维进行诱导,使学生思维伴随问题展开,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可以使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学习到的内容,并且能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对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焦虑等心理状态进行利用,获得强大思维动力,产生学习欲望。因此,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质疑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属于形象思维,想要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得到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应完成相应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学生能够凭借经验思考数学问题。问题情境创设,不是对单纯数学问题进行相应情境创设,而是需要运用富含数学信息的生活情境,确保数学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还应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想问和乐问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标。

例如,在对一年级“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进行教学时,考虑到学生较难理解抽象的混合运算概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完成相应问题情境创设。

师:你们都是怎么上学的呀?有自己坐车的吗?

生1:爸爸开车送。

生2:我自己坐车。

师:我也是自己坐车来学校的,我今天带了10元钱,从家坐地铁到红旗街花了2元,之后坐公交车到学校花了3元,我现在也不知道晚上坐車钱够不够,你们说呢?

生1:不够吧。

生2:够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还应给予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所以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还应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促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高潮。在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能够在轻松理解的基础上,在脑海中产生“晚上老师先坐公交需要花多少钱?剩余的钱够不够坐地铁呢?”等问题,伴随而生的就是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在开放式的问答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并且始终处于兴奋的思想状态,从而产生数学问题的探究意识。

(二)实施探究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教师需要加强探究教学实践,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素材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探索问题答案完成知识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目标。[2]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否做到敢于提问,与学生能否将教师和同学当成探讨新知的伙伴相关。为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实现和谐课堂的打造,以便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充分保护,使学生敢于表露问题意识,能够主动与同学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继而营造更好的问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形成你问我答的良好习惯,得到问题思维的激发,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例如,在对四年级“三角形”课程内容中“三角形分类”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还要提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素材,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师:(拿出一个信封,将信封中三角形的一个角露出)你们谁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哦,是三角形,但是三角形有很多种呀。

生1:钝角三角形。

生2:直角三角形。

师:到底是哪一种呀?

生:看到一个锐角无法判断。

师:那怎样确定是哪种呀?

生:课本中有分类。

师:看看谁能提出使大家都信服的答案。

在充满趣味性的问答中,学生会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加强数学知识探究。在问题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时刻处于问答氛围中,因此,还应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卡”的设立,即要求学生将脑海中闪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促使学生不断进行问题探究。无论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还是复杂的问题,教师应当给予积极肯定,然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思考,并且为学生留下足够时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通过开展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后进行猜想,在猜想中产生问题,继而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三)提供反思机会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要使学生学会反思,以便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会质疑和提问,抓住学习重点,从而进一步完成对数学规律的把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学生对事物观察、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发挥其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而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同时,学生的思路能够得到拓宽,潜能也将得到发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围绕新旧知识学习的重难点,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思想认识冲突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这一课的内容时,学生在学习升的概念后,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认识到用统一单位才能对容器容量进行准确计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学习毫升概念,还应从侧面引导学生反思,确保学生能够体会毫升这一概念的应用价值。

师:之前学习完升,谁知道升与毫升的关系?

生:1升=1000毫升。

师:应该用统一单位进行计量,所以应当把所有毫升换算成升吧。

生:那为什么不统一换算成毫升?

师:那为什么还提出升的概念呢?

生:要是容量很小或容量太大呢?

经过反思,学生可以加深对容量的体验,认识到不同单位有不同使用场合,可以通过换算保证实现各种容量的准确计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使学生敢于质疑和反思,从而主动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理解。在问题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便学生得到灵感的启发,从更多角度观察和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数学知识的系统认识和学习,形成反思习惯。经常性的反思,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的正确性,继而得到问题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锻炼。

(四)激发提问欲望

形成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激发学生提问欲望,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强化,从而在生活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到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通过提出新的问题找到数学学习自信,得到问题意识的强化。学生提问,能使其获得更强的课堂参与感,在课堂教学中找寻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继而得到创造才能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这一课时,教师还要创造机会,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师:你们已经知道4的倍数可以根据末两位是不是4进行判断了,还有谁对倍数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已经掌握2,3,4,5的倍数特征了,但是6,7,8的倍数呢?

师:问得好,可以先讨论看看6和7的倍数。

师: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鼓励,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便学生从中体会到提问的乐趣,并且学会如何提问,思考問题的价值。作为教师,需要适当传授学生提问的技巧,即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到的知识相关的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都可以与学生进行一次知识的深入探究,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在学生已经形成强烈问题意识的情况下,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能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积极寻找,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保证学生内在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教师的表扬,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产生提问的动机,继而强化问题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应认识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多种问题意识培养方法,以便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使其学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钟 琳.巧问引思 由思见解——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29-30.

[2]马应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4):114.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