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2017年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019-01-14 02:40陈小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蒸发量日照时数农牧业

陈小燕

摘要    本文利用囊谦县1958—2017年逐月蒸发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对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囊谦县蒸发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721 mm/10 a,减少趋势较为显著,其月际变化趋势也比较明显,其中5月蒸发量最高,12月的蒸发量最少;囊谦县日照时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5 h/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较为平缓,2月日照时数最少,5月日照时数最多。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以促进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蒸发量;日照时数;农牧业生产;影响;青海囊谦;1958—2017年

中图分类号    P426.2;P42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192-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速度加快,对农牧业的生产产生重要影响。蒸发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蒸发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因而研究蒸发量对深入了解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日照时数是能够反映气候变化的气象要素之一。日照时数的长短同样也影响着农牧业的生产。本文利用1958—2017年囊谦县的蒸发量和日照时数的气象资料,探讨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囊谦县1958—2017年逐月蒸发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5年滑动平均法对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季节划分采用常规的划分标准: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月到次年2月。

2    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2.1    蒸发量变化特征

2.1.1    年代际变化特征。近60年,囊谦县年平均蒸发量呈现出逐年代减少的趋势。其中,20世纪50年代囊谦县蒸发量最大,为1 919.0 mm;之后蒸发量则呈现出逐年代减少的趋势,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蒸发量相较于50年代分别减少了203.4、284.9、349.7 mm,各个年代减少幅度有一定差异。20世纪90年代、2001—2010年囊谦县蒸发量则呈现出逐年代增加的趋势,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增加了50.7、67.7 mm,增加幅度相对较小;2011—2017年囊谦县蒸发量达到最小值,只有1 517.7 mm,相较于2001—2010年的蒸发量减少了119.3 mm。总体来说,囊谦县蒸发量呈现出逐年代减少的趋势,减少趋势较为明显。

2.1.2    年际变化特征。如图1所示为1958—2017年囊谦县逐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囊谦县蒸发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721 mm/10 a,减少趋势较为显著。结合平均值曲线,1975年之前囊谦县逐年蒸发量在平均值以上,之后蒸发量则在平均值以下。在5年滑动平均曲线中,可以将近60年囊谦县蒸发量划分为3个阶段:1958—1979年囊谦县逐年蒸发量呈现出大幅度减少的趋势;1980—1999年囊谦县蒸发量呈现出小幅度波动增加的趋势;从2000年往后囊谦县蒸发量则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2.1.3    月、季变化特征。近60年囊谦县春季蒸发量最大,为528.7 mm,占全年蒸发量的32.3%,以5月蒸发量最大,占春季蒸发量的37.0%;夏季蒸发量为524.0 mm,占全年蒸发量的32.0%,以7月蒸发量最大,占夏季蒸发量的34.3%;秋季蒸发量为346.4 mm,占全年的21.2%,以8月蒸发量最大,占秋季蒸发量的48.2%;冬季蒸发量为236.6 mm,占全年的14.5%,以2月蒸发量最大,占冬季蒸发量的39.7%。

2.2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2.2.1    年代际变化特征。近60年,囊谦县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囊谦县日照时数最多,达到了2 684.7 h,相较于50年代、60年代分别增加了156.0、127.8 h;从80年代往后,囊谦县日照时数开始减少,但是80年代减少幅度相对较少,只有7.4 h;20世纪90年代,囊谦县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为117.7 h,且2001—2010年囊谦县日照时数继续减少,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15.2 h,之后的日照时数则开始增加。总体来说,囊谦县的日照时数呈现逐年代增加的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明显。

2.2.2    年际变化特征。如图2所示为1958—2017年囊谦县逐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囊谦县日照时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5 h/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结合平均值曲线,1966—1988年囊谦县逐年日照时数大都在平均值以上,1966年之前和1988年以后囊谦县日照时数几乎都在平均值以下。结合5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将1958—2017年囊谦县日照时数划分为5个阶段:1958—1980年、1990—1999年、2009—2017年囊谦县日照时数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以1958—1980年囊谦县日照时数增加幅度最为明显,剩余2个阶段日照时数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1981—1989年和2000—2008年囊谦县日照时数则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2.2.3    月、季变化特征。囊谦县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近60年囊谦县春季日照时数为658.6 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5.5%;以5月日照时数最多,占春季日照时数的35.5%。夏季日照时数为639.7 h,占24.8%;以7月日照时数最多,占夏季日照时数的34.0%。秋季日照时数为654.8 h,占25.4%;以11月日照时数最多,占秋季日照时数的35.2%。冬季日照时数为625.6 h,占24.3%;以12月日照时数最多,占冬季日照时数的36.4%。

3    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近60年囊谦县蒸发量呈现出显著减少的趋势,而日照时数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蒸发量的减少会使土壤的相对湿度增加,草地退化、沙化和干旱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1-2],生态环境会逐渐趋于好转,土壤表层会变得疏松,空隙增加,透水性能提升,土壤中积累的营养成分增加,为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囊谦县位于寒冷地区,当地的热量资源明显不足。日照时数增加说明当地的温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光照条件和太阳辐射强度较为稳定[3-4]。气温的上升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使得囊谦县光温生产潜力得到了提升,进而增加了农作物和牧草的产量。

4    参考文献

[1] 王冰,余锦华,林修栋,等.烟台市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J].气象科技,2015,43(5):1127-1132.

[2] 刘英,周忠文,张永霞,等.环县近60 a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06-211.

[3] 张山清,普宗朝,李景林.近50 a新疆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3,68(11):1481-1492.

[4] 刘玉英,韦小丽,李宇凡.1961—2012年吉林省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響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8):1367-1377.

猜你喜欢
蒸发量日照时数农牧业
荆州市荆州区近40年日照资源特征分析
1976—2015年水城县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1963—2016年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5年杂多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浅谈露天煤场的管理